上海友升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友升股份”)将于2025年6月20日迎来沪市主板IPO上会的关键节点。公司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4826.71万股,拟募集资金24.71亿元,主要用于云南友升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年产50万台(套)电池托盘和20万套下车体制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尽管公司近年业绩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26.08亿元增至39.50亿元,净利润从2.33亿元升至4.05亿元——但财务数据背后隐藏的隐患不容忽视。2022年至2024年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911.60万元、3802.24万元和-2.53亿元,2024年现金流与净利润的背离幅度扩大至6.58亿元,凸显盈利质量堪忧。公司解释现金流恶化与票据贴现计入筹资活动有关,但这一说法未能完全消除市场对其财务稳健性的质疑。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至2024年,应收账款净额从6.62亿元攀升至12.83亿元,2024年增速达43.47%。公司承认,若主要客户出现经营波动,可能引发坏账并进一步冲击现金流。
管理问题同样引发监管关注。2022年至2024年,销售人员平均年薪达27.13万元、29.54万元、31.39万元,较同行业均值(15.96万元、16.92万元、19.01万元)高出65%-74%。公司归因于业绩增长、客户结构和地理位置等,但高薪酬与现金流恶化的矛盾未获合理解释。
劳动纠纷频发则暴露内部治理缺陷。例如,友升股份前操作工葛某春2020年5月工作中晕倒,返岗时遭阻拦并被踢出工作群,公司以“旷工”为由解除合同。一审法院判决友升股份支付葛某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8828.67元及工资差额95.20元;友升股份上诉后,二审法院同样驳回上诉,维持了要求公司依法担责的原判。另外,友升股份还涉及多起其他劳动纠纷,金额达上万元。
经营现金流“失血”超2.5亿,应收账款激增43%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友升股份凭借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的业务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2022年-2024年,友升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23.50亿元、29.05亿元、39.5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3.21亿元、4.05亿元。然而,公司正面临现金流危机的困境。
友升股份的原材料采购以预付为主,而产品销售回款周期却长达90至120天。这种“先付后收”的模式在业务扩张期必然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被大量占用。2022年-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911.60万元、3802.24万元、-2.53亿元。尤其在2024年,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的差距扩大至6.58亿元,凸显出盈利质量与现金流的严重背离。
图片来源:友升股份招股书
友升股份解释称现金流恶化与票据贴现计入筹资活动有关,若剔除该影响,当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701.08 万元,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差异为-32814.90 万元。该差异金额与公司的经营情况相匹配,无重大异常。
此外,2022年-2024年,友升股份应收账款净额从6.62亿元激增至12.83亿元,2024年应收账款增速(43.47%)远超同期营收增速(35.98%),2024年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2.49%,占总资产比例超过30%。
值得警惕的是,若行业景气度下滑或主要客户(如特斯拉、宁德时代)经营波动,坏账风险将直接冲击公司现金流。
销售员人均年薪31万超同行引关注
友升股份作为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巨头的供应商,近年来业绩增长势头迅猛,但其销售人员薪酬水平远超行业平均的现象引发了监管与市场的双重质疑。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友升股份销售人员薪酬分别为719.04万元、753.19万元、769.13万元,销售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27人、26人、25人,销售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27.13万元、29.54万元、31.39万元;较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同期销售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15.96万元、16.92万元、19.01万元)高出65%-74%。
图片来源:友升股份二轮问询的回复
友升股份称,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经营业绩的提升,销售人员薪酬水平不断提高,公司销售人员平均薪酬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受业绩变化、客户结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
业绩驱动方面,公司营收三年复合增长率超30%,2024年销售人员人均创收达14589.57万元,薪酬增长与业绩扩张形成正向循环;客户结构层面,前五大客户集中度仅51.75%(显著低于新铝时代86%、和胜股份64.16%);地域因素上,同行业可比公司和胜股份、旭升集团、文灿股份以及新铝时代主要办公地分别为广东省中山市、浙江省宁波市、广东省佛山市以及重庆市。上海地区2023年平均工资14.77万元(中山6.44万/人、宁波7.76万/人、佛山7.85万/人、重庆6.39万/人),上海市平均工资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平均工资。由于公司主要销售人员比较稳定,工作量增长,人均创收增长较快,因此,公司销售人员薪酬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具有合理性。
多起劳动纠纷暴露内部治理缺陷
2018年,葛某春入职友升股份担任操作工,双方劳动合同期限至2021年。然而,2020年5月13日,葛某春在工作期间晕倒送医,经两日休养后于5月15日返岗时,遭公司保安阻拦无法进入工作场所,且被踢出工作微信群。
面对葛某春返岗受阻的事实,友升股份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立场。公司声称葛某春自5月14日起即持续旷工,并据此认定其构成“自动离职”。随后,友升股份于5月27日正式发布公告,以“连续旷工12天”为由解除了与葛某春的劳动关系,并办理了退工登记。葛某春认为公司此举属于违法解除,遂诉至法院,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21808.84元、延时加班工资68670元以及2020年5月的工资差额。
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就关键事实进行了举证。根据审判,一审法院判决友升股份支付葛某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8828.67元(按其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2942.89元计算3个月的双倍赔偿金)及工资差额95.20元。友升股份上诉后,二审法院同样驳回上诉,维持了要求公司依法担责的原判。
此外,友升股份(曾用名:上海友升铝业有限公司)还涉及多起劳动纠纷,涉及金额高达上万元,暴露出公司内部治理缺陷。
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多重挑战下,友升股份若无法就财务数据真实质量、高薪合理性、以及劳资治理短板向市场及监管给出充分且令人信服的解释,或将为IPO之路投下一抹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