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市场上的各类风险事件不断引发关注,泛华系暴雷事件便是其中之一,其以 “员工股权激励” 为幌子,行非法集资之实,给众多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泛华控股作为一家曾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保险中介平台,有着 “亚洲保险中介第一股” 的光环。然而,近期却传出其旗下理财产品暴雷的消息。据多名用户反映,他们所购买的名为 “员工持股计划” 的理财产品无法如期兑付,涉及资金将近 90 亿元。这些理财产品看似是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疑点。
从一些投资者晒出的截图来看,如投资者以 36.5 万元认购名为 “体育专项持股” 的理财产品,对应持有 1 万股华普股票 ADR,1 年后可获得 1000 股华普股票分红,并可在 2 年后出售股票套现,获得 18% - 50% 的回购收益率,总体持股收益率区间为 18% - 340%。还有投资者参与名为 “原共富 / 员福计划”“泛华员工持股计划”“普益红” 等投资项目,底层资产是泛华股票和华普股票,期限为 1 - 4 年,可获得每年 7% - 8.5% 的基础收益率。
但正常的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应为企业内部员工,且员工在行权前的等待期内不会获得约定利息的 “基础收益”,在行权期内能否获得收益取决于行权时的股票市场价与行权价的价差,不存在 “回购收益率” 的说法。由此可见,泛华系的所谓 “员工持股计划” 更像是一个庞氏骗局。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有一位投资者张女士,在泛华系员工的大力推荐下,于 2022 年购买了 50 万元的 “员工持股计划” 理财产品。当时,员工向她承诺该产品收益稳定,年化收益率可达 7% 以上,且风险极低。张女士被这样的高收益和低风险所吸引,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资金。
然而,到了 2024 年理财产品到期时,她却被告知无法如期兑付,本金和收益都无法拿回。张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非法集资的陷阱,但此时为时已晚,她的 50 万元积蓄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另外,一位保险代理人李先生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2023 年,他在泛华系推出 “员工持股计划” 时,听信了公司高层的宣传,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会,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还能成为公司的股东,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
于是,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 30 万元投入其中。可没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传来了理财产品暴雷的消息,李先生的 30 万元本金也打了水漂,给他的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随着事件的发酵,泛华控股及其关联方的反应也耐人寻味。2024 年 3 月,普益财富更名为 “华普集团”;2024 年 10 月,泛华控股更名为 “智能未来”;2024 年 9 月,泛华金融称因 “品牌升级计划” 更名为 “深泛联”。短短时间内,“泛华” 这个名字在市场上悄然消失,其更名的背后是否是为了逃避责任,值得深思。
泛华系暴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面对各种看似诱人的投资项目时,投资者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细甄别,切勿被高收益所迷惑,要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本质和风险,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