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香港媒体报道,私立学校“汉鼎书院”遭多位家长投诉违约,拖欠建校债券退款余额,涉款超过3000万。汉鼎书院创校校监徐莉承认,营运书院的非营利机构“益利乐生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欠债约1亿,并表示需要五年休养生息的时间,还清债务。
图源:星岛头条
1
汉鼎被爆“骗钱”,涉款超过3000万
汉鼎书院创立于2017年,其办学团体“益利乐生教育基金”于2014年11月在香港注册为非牟利团体。学校提供13年制的中小学教育,每年学费20万元左右。
虽然成立时间不久,但学校创办之初风评良好。一度媒体报道称为香港私立学校中的“黑马”,“最适合新来港人士的学校”等。
然而,这样一所看似形象良好的学校为何突然陷入舆论风波?实际上,早在去年就已有多家媒体曝光了汉鼎书院校长兼校监徐莉涉嫌违反合约,拒绝退还建校费的事件。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时间线:
2023年10月份,网友爆料称汉鼎书院的校长兼校监徐莉违背合约,骗取几十组转校家庭每份60万的建校债券,家长们退还无果后, 在学校门口的天桥上挂起了“汉鼎校监,违背合约,学子受害”字样的维权横幅。
汉鼎书院至此陷入“欠债”风波,不仅要偿还巨大的退学金额,之后还导致招商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爆发出了一系列的负面新闻。
2024年11月,香港警方接到11名市民报案,称他们在子女入学汉鼎时曾购入过一笔建校债券(建校债券60万/每份),当时学校声称学生离校后会全数退回,然而现在到期后也没兑现承诺,涉款约580万元,怀疑受骗。
2024年12月11日,立法会议员梁熙在电台节目表示,近一年半以来已接获逾50名家长求助,涉款逾3000万元。并指出汉鼎在疫情期间经营困难,目前负债高达1亿元,其中约8000万元为欠家长的债项,另外2000万元是校舍租金欠款。
图源:星岛头条
汉鼎书院在11日当天也向家长发出通告,汉鼎书院的校长兼校监徐莉表示,学校目前正在全力解决财政困难问题,为免清盘,希望家长签署最新建校债券调整方案协议,同意2029年底始连本带利收回债券,让学校有5年的时间休养生息。
而对于汉鼎五年还款的“分期战术”,大部分家长并不买账,也不认为学校5年后会有钱还。其中一位被拖欠钱款已久的家长更是直言:“汉鼎还能相信吗?我从孩子离开学校开始就一直在追债,现在孩子都大学毕业了,一分钱都没收到,还要让我等5年!”
2
亏损超2亿,汉鼎书院的财务困境
自2017年创校以来,汉鼎书院就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年累计亏损已超过2亿港元。
据校方表示,疫情的影响和高昂的经营成本让学校的生存更加困难,这直接导致了偿还债券的能力被削弱。
资料显示,益利乐生教育基金从2016年11月起租用黄竹坑工厦改装的写字楼其中三层为校址,每月租金高达487,480元。
2020年汉鼎招生运营总监陈哲在拍摄简介片段时承认,2017年办学首年仅招收39位学生,形容校方“以非常不经济的方式把学校课程、老师都配齐”,最初办学资金来自捐赠、收取学费和债券收入等。
另外,根据校历年财务报表显示,汉鼎书院2017年创校,第一年该财政年度已亏损超过3,000万元,2018年更亏损4,000万元。2022年,益利乐生教育基金亏损稍降至1,331万元,但撇除发债带来的资金,基金多年来的累积亏损已逾1.95亿元。
益利乐生教育基金于2021年及2022年的总收入,分别为3,250万元及3,653万元,未计其他开支,单计每年超过3,000万元的员工薪资,以及约1,000万元的租金支出,支出总体高于公司收入。
尽管汉鼎书院已经在与投资机构协商新资金注入,但远水救不了近渴,家长们的投资仍然无法快速回收。
有媒体指出:学校的运营几乎靠“建校债券”来维持。
更为糟糕的是,12月12日,积金局更是表示:汉鼎书院未给约50名员工缴交今年6月及8月份的强积金供款,涉及金额约25万。
也就是说,汉鼎书院如今连员工保险都交不起了。由此来看,该校所面临的财务危机不是一般的严重。
3
建校债券变“废纸”,信任危机还是投资陷阱
此次汉鼎书院暴雷,归根到底是没有退还学生的“建校债券”。
在香港,就读国际学校需要购买学校债券已不是新鲜事。部分热门学校的债券甚至“一券难求”,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据香港媒体报道,为了能让孩子顺利入读,有内地家长甚至不惜购买二手市场中价格飞涨了几十倍的学校债券。
所谓学校债券其实就是学校向家长借贷,要求家长在子女入读时认购,以资助学校进行基础建设等。
由于国际学校属于私人机构运营,没有任何政府的资助,需要自负盈亏。因此除了收取学费外,大部分学校还推出提名权,资本建设费,发行债券(个人债券与公司债券)等,以作为学校经费来源。
入学需买60万债券加每年20万学费
根据汉鼎书院网站「学费与杂费」页面显示,其中涉及一项建校债券,面额为60万港币一份,需于入学注册前一次性缴纳。
学生家长也可选择认购面额为600万元的本金券,以换取优先入学的机会,但本金券不获派利息也不予退还,但可以在持有最少一年后,且所提名的汉鼎书院学生正式离校四个月后,在二手市场转让给第三方。
建校债券背后的隐患
目前香港约有30多所国际学校发行债券,但这并不意味着想要进入这些学校,就必须购买债券。
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如价格多少、是否强制购买、是否可以归还、是否可以在二手市场上自由买卖等,要求各不相同。例如:
德瑞国际学校、香港耀中国际学校、香港新加坡国际学校等校是必须购买校债才能入读的;
汉基国际学校、哈罗香港国际学校、弘立书院、沪江维多利亚学校的债券是可在二手交易市场购买的。
虽然,建校债券也可以在转出给第三方,但是汉鼎书院现在面临清盘的风险,加之本身热度并不是第一梯队,家长想转手出去的概率非常渺茫。
有受影响家长称,当初学校承诺的“若大家介绍别人到来读书,并且缴纳这个60万元债券,就可退回给介绍人。”并未作数。学校过往曾多次声称会安排还款,也一拖再拖。
花费几十万购入的建校债券就此变成“废纸”......
这场风波让不少人开始反思:国际学校的“建校债券模式”究竟安不安全?这会不会是一场投资陷阱。
事实上,像英基(ESF)、香港国际学校(HKIS)等资历深厚的国际学校,通常财务稳健,家长的建校债券并不会用于学校的日常开支。
不过,近年来,随着香港私立学校债券问题的频频曝光,如凯莉山国际学校和汉鼎书院等学校接连爆出负债事件,也让部分人开始意识到购买建校债券的风险。如果学校经营不善或资金链断裂,确实可能会出现债券无法按时退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