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骤降,羽绒服的销售迎来了热潮。然而,有关羽绒服的安全与品质问题却让消费者忧心忡忡。根据近期《消费者报道》的整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各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近三年内抽检的2006批次羽绒服中,仅有514批次合格,合格率仅为74.4%。其中,包括知名品牌鸭鸭、迪卡侬和恒源祥等在内的多个大牌均榜上有名,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根据数据,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相关部门发现714批次羽绒服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25.6%。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近一年来频繁被抽检不合格的知名品牌,如鸭鸭、迪卡侬、恒源祥等。这些知名品牌每年都向消费者推出各种羽绒服,却在质量上频频出现问题,尤其在纤维成分及含量、充绒量等关键性能的指标上,令人担忧。
在选购羽绒服时,消费者都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例如,含绒量、绒子含量、充绒量等都是影响羽绒服保暖性的关键指标。充绒量是指羽绒服内填充的羽绒重量,而含绒量和绒子含量分别是描述绒子的比例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决定了羽绒服的保暖效果。
在此次抽检中,羽绒服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知名品牌:
鸭鸭:这一品牌在羽绒服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其在近两年内已被抽检出两批次不合格。一项数据显示,其一款名为“鸭鸭”的羽绒服被检出充绒量不达标。
迪卡侬:作为国际知名的运动品牌,迪卡侬在产品质量上也未能幸免。其多款羽绒服在抽检中因绒子含量不足而被认定为不合格。
恒源祥:这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品牌同样在羽绒服抽检中遇到问题,其一些羽绒服的纤维含量也被检出不合格。
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不仅依赖于羽绒的质量和充填量,同时也与生产环节品质控制密切相关。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工艺,各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最终产品的质量便难以保证。
例如,部分制造商可能为降低成本,使用较低质量的材料,甚至未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此外,市场需求旺盛,急于追求销售额,往往导致质量控制措施的缺失。
作为消费者,面对此次抽检结果,应该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选购羽绒服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查看标签:确认充绒量、绒子含量等详细参数,确保其符合新国标。
关注品牌信誉:尽量选择知名度高、质量有保障的品牌购买,尤其是那些在市场上有良好口碑的产品。
购买途径:选择正规的商场、专柜或官网购买,避免在非正式小店或网络平台购买。常常,这些渠道的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羽绒服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但消费者在享受羽绒服带来的温暖的同时,也要对产品质量保持警惕。从此次514批次羽绒服的抽检情况来看,很多知名品牌依然存在不合格情况,反映出行业内还需逐步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身为消费者,我们应当学会甄别,选择那些真正能够在寒冷的冬日中,为我们保驾护航的羽绒服,如此才能在保暖与时尚之间获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