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18万除皱针让脸颊变“大坑” 卫健部门:医疗机构应承担责任

在追求美丽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医疗美容来改善自己的外貌。然而,在体验医美项目前,顾客是否充分了解相关流程和药剂呢?青岛的王女士的事例或许能给大家提供警示。

去年7月,王女士在美容院的推广下,来到西海岸新区的花际医疗美容机构,决定尝试除皱针。尽管她支付了高达22万元的全部费用中的18万元首付,启动了这一医美项目,但在术前,医生并未给予任何关于所使用药物的详细说明。

手术当天,王女士的脸部和颈部接受了多次注射。初期的效果未如预期,经过半个月,她却发现自己的脸颊、下巴及嘴角出现了显著凹陷,仿佛被人用力挖开一般。此时,王女士感到十分恐慌,她试图联系花际医美进行咨询,却得到对方仅要求她付清尾款再做修复的答复。无奈之下,王女士选择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投诉。

在当地卫健部门的介入下,花际医美的负责人表示愿意给予王女士10万元现金和10万元的整容基金作为补偿,并称后续治疗可在他们机构内部进行。然而,承诺的补偿至今未能兑现,王女士的脸部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针对王女士的情况,花际医美的贾先生称,王女士的费用并非直接交给他们,而是由一个第三方个人账户接收。对于这样的说法,王女士认为不可接受,因为相关的医疗操作是在花际医美机构进行的,责任理应由他们承担。

地方卫健部门则表示,根据医疗纠纷处理条例,医疗机构负有主体责任,必须积极配合解决任何患者的退款请求。处在这样的纷争之中,王女士的事例不仅引发了个人对医美项目的深思,也让人们关注到行业内潜在的管理漏洞与责任分配的问题。

希望王女士能够尽快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提醒所有追求美丽的人,审慎选择医美项目时,务必详细了解操作流程,保护好自身权益。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