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健康讲座”“养生课程”为名,通过虚假宣传、情感操控等手段向老年人高价兜售药品、保健品的骗局屡禁不止。这类骗局不仅造成老年人财产损失,更可能延误疾病治疗,威胁生命安全。从线下讲座到线上直播,骗术不断升级,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从“免费课”到“天价药”的环环相扣
骗局通常以“免费养生课”“权威专家义诊”为噱头,通过短视频平台、电话邀约或社区传单吸引老年人参与。
年近七旬的王先生,在一次偶然中接到领取免费健康课的电话引导,他根据指导进入了《藏域寻珍》健康养生课微信群,开启了听课打卡的日常生活。
每日早晨8点多,他和群里的众多老人会收到群主发送免费课程链接,一些老人会在第一时间听课打卡分享答题红包截图,也有一些老人会在其它时间完成这些操作。群主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在当天看完课打完卡,因为课程链接有效期为24小时,过期就失效了。
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老人们发现所谓的免费养生课是夹带私货的。主讲人吕冬梅将仁青盘嘎、十八味檀香丸、珍宝殊胜丸、肾宝胶囊等药品,宣传成神药一般的功效,几乎是包治百病,诱导老人们微信群里的老人购买。而这些药品的价格远高于具有同等功效的类似药品。
隐蔽交易与避责
看着群里的老人发出订购的药品的信息,王先生也不免心动,想着试试“神药”能否治疗自己的糖尿病。
但是,一个疗程近五千元的价格,让他心里非常的纠结,这相当于他一个半月的退休金。按讲师的说法,至少要买两个疗程以上。
在要不要试一试的犹豫中,令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社群突然停止播放《藏域寻珍》栏目,群主也不再推销药品,转而播放《红墙医话》养生课。
到底发生了什么?王先生试着与群友们联系。他从购买过药品的老人处得知,药品功效并没有课程中讲的那么“神”,高血脂没下降,维持血糖还是要靠胰岛素。
发现上当的老人联系群主退药,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拉黑踢出群了。
其实,这样遭遇的老人并不在少数。不仅在网络上有人发贴投诉,封面新闻还以《78岁老人花3万元购买“包治百病灵药 ” 伪“养生直播间”花式收割中》为题进行曝光。
商家为逃避责任和老人们维权难度,在交易环节中设置诸多措施,群主通过语音通话介绍和销售药品,并要求收货时现金支付快递员;在发布链接时,会将“课程”“学习”“中医”等关键词加上小数点,或隐去个别字体;交易完成后,群主还会删除一些重要的信息;而这样的操作,也意味着老人的购买行为发生后,后续退货退费难以取证,维权困难重重。
名医身份难证伪
在课程中,无论是《藏域寻珍》栏目的吕冬梅,还是《红墙医话》养生课的岳晓燕,都被冠以“名医”的身份光环。
吕冬梅的名医光环是中医药师、执业药师、高级健康管理师、卡加曼藏药创始人、卡加曼藏医院名誉院长。
据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显示一则公告,近日有“藏域寻珍”栏目以我委名义开展健康宣教线上直播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不良影响。在此州卫生健康委声明,该类直播、巡讲活动与州卫生健康委无关,我委从未支持该栏目在线上开展宣教活动。同时,该委工作人员明确对记者表示,视频中宣称的“疗效”属虚假宣传。“他们那个讲解吕冬梅,我们这边医院也没有这个人”。
岳晓燕在《红墙医话》中的介绍是,主任医师,二级心理学咨询师。CHTV百姓健康频道专家,岳氏中医当代传承人,红墙御医胡维勤老先生嫡传弟子,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杰出代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聘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常务理事,孙思邈医德研究会副主任,中国保健协会特聘专家,中国中药协会女性生殖健康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理事。
但是,这样诸多名誉加身的名医,在网络上公开信息非常有限,甚至就职医院都无从查证,远不及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
监管的灰色地带
尽管《广告法》禁止普通食品宣传疗效,但商家们常以“调理”“排毒”等模糊话术规避法律。例如,某直播间宣称“先天龙火炙可排肾毒”,实际产品仅为保健用品,外包装却仅标注“缓解疼痛”,难以直接认定违法。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指出,此类行为需结合具体话术判定是否构成虚假宣传,取证难度较高。《红墙医话》和《藏域寻珍》的传播过程中,也采用了类似的办法。
但是,这样营销行为和产业链,本质是一场针对老年群体的系统性剥削。其背后既有健康信息不对称的结构性矛盾,也折射出老龄化社会的情感缺位问题。唯有通过法律严惩、技术防控与人文关怀的多维介入,才能斩断这条围猎“银发族”的黑色产业链,守护老年人的健康与尊严。相关部门就应该主动出手监管,打击不良商家的违法行为,防止有更多人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