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黄金回收与以旧换新陷阱揭秘:消费者需警惕 避免遭遇套路

随着黄金市场价格的波动,黄金回收与以旧换新逐渐成为消费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这些活动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规则和诸多陷阱,不少消费者纷纷表示在参与过程中遭遇了“套路”。针对这一现象,《中国消费者报》的记者近期展开了一场深入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所谓的“高价回收”黄金,实际上仅仅是商家为吸引消费者而设的一个幌子。实际上,黄金的回收价格不仅低于当日的实物黄金价格,甚至还远低于黄金首饰的销售价格。

以一次实地体验为例,记者携带两件总重75克的黄金饰品前往莱瑞珠宝东街口店进行回收。该店宣称提供“高价旧金回收”服务,但实际回收价格仅为每克481元。而当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实物黄金收盘价高达511元,这意味着该店的回收价比市场价每克低了30元。

莱瑞珠宝东街口店声称提供“高价旧金回收”服务,然而,记者在实地体验中发现,该店的回收价格与市场价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该店足金和金条的销售价格为每克521元,若以黄金首饰工费每克50元计算,记者携带的两件黄金饰品若被回收,将仅能获得20081元的货款。若记者选择重新购买等量的黄金,则需要花费23839元,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

不仅如此,记者在周边其他金店如周大生金店和新嘉福珠宝店的体验也发现,这些商家的回收价格同样不占优势。例如,周大生金店旧金回收价为每克470元,而该店当日黄金销售价高达每克575元;新嘉福珠宝店旧金回收价为每克480元,而销售价为每克531元。这些商家的回收价格与销售价格的显著差异,让消费者在参与黄金回收与以旧换新时需要更加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商家在回收过程中都会根据黄金成色来调整回收价格。如果黄金成色达到足金标准,则按照既定的回收价格执行;如果成色不足,则可能根据成色降低回收价格或直接拒绝回收。

相比之下,个体黄金店的回收价格往往更加灵活。例如,福州喜得福珠宝店负责人就表示可以提供每克500元的回收价格,并且能够凭借经验快速判断黄金饰品的成色,无需烧熔验成色。虽然回收价格有所商议的空间,但消费者在选择时仍需谨慎评估。

另外,线上黄金回收平台如“牛奢奢侈品黄金回收”提供的回收价格则相对更高。该平台高级咨询师明确告知记者黄金回收价格为每克525元,并表示可以提供上门回收服务。然而,在实际验货时,对方表示需烧熔验成色,烧熔后重量可能有所减轻,因此将按照烧熔后的实际重量计费。消费者在选择线上或线下回收渠道时,应充分了解各平台的回收政策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网上黄金回收价格虚高。福州珠宝商俞经理透露,高于当日实物黄金价的回收往往存在“套路”。网上黄金回收商家常以虚报高价吸引消费者,但在实际交易中会通过洗金、偷金、压秤等手段压低价格。特别是上门回收时,计量无法保证,标示重量可能少于实际重量。因此,消费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确保交易公正透明,以保障自身权益。

此外,不同商家的换购规则也各不相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六福珠宝、周生生、周大福等品牌都有各自的换购政策。例如,六福珠宝允许六福品牌旧金按当日金价计费,但非六福品牌旧金需扣折旧费。周生生珠宝店则规定旧金换购价每克574元,新金价格每克666元。而周大福则收取5%的损耗费。这些复杂的换购规则让消费者在参与以旧换新时需要更加谨慎。

福州消费者朱女士就因换购规则不清而陷入了困境。她用5件首饰合计56克旧金,换购了一件41克的手镯,结果还倒贴了商家6041元。事后,朱女士发现商家的旧金计量存在问题,但因旧金已全部烧熔,无法还原真实重量。她投诉多个部门后,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这一案例提醒消费者在参与黄金换购时务必谨慎评估换购规则及商家的信誉状况。

福州珠宝商俞经理透露,消费者在进行“以旧换新”时,除了需要承担旧金回收价与新金购入价的差价外,还可能面临折旧费、品牌费、损耗费以及新金的工费等多重费用。此外,一些商家可能会利用销售话术诱导消费者换购价格虚高的产品,如“一口价”黄金和珠宝钻石等。因此,消费者在参与黄金换购时需保持警惕,谨防高价陷阱。

福建省宝玉石协会会长王乃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黄金回收价格不可能高于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金的即时价。若商家声称回收价高于即时价,那其中必定存在猫腻。通常情况下,回收价低于即时价5%是正常现象。

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黄金时,务必详细了解商家的换购政策,特别是针对“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换购规则。对于商家口头作出的终身免费换新等承诺,建议消费者要求书面确认,以便在消费纠纷发生时能够提供合法的证据。

此外,珠宝店常有的“黄金免费换”或“零工费换新款”等宣传语,消费者在换购前应仔细询问并了解回收价格、折旧费、损耗以及新首饰的加工费等细节。为避免陷入价格陷阱,消费者应与商家签订合同或补充协议,明确更换首饰的加工费优惠、换购限制(如是否允许换大不换小)、差价计算方式等关键内容。

最后,购买黄金首饰时,消费者应向商家索取发票或交易凭证,并确保其中载明商品的关键信息,如名称、规格型号、重量、计价方式和价款等。消费者应仔细核对发票内容与实际商品是否一致,并认真阅读发票背后的相关条款,特别是可能引发纠纷的条款,如“同类换同类”和“换购支付加工费”等。如有任何疑问,消费者应要求商家进行详细解释,在充分理解并同意相关条款后才能签字确认。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