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瑞立科密IPO:面临关联交易、业绩腰斩、境外荆棘三大拷问

近日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进行了第二轮问询回复,正在冲刺深交所主板的IPO进程进入关键阶段。作为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企业,其技术实力与市场份额的光环之下,业绩波动、关联交易占比过高、境外销售可持续性等问题引发监管层多轮问询。透过招股书、问询函回复及意见落实函三大文件,我们试图拆解这家“隐形冠军”的真实成色。

技术护城河VS周期波动:商用车市场能否托起增长预期?

瑞立科密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气压电控制动系统(ABS/ESC/EBS)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0年居首,2021-2023年市占率均超23%,配套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头部车企。技术层面,公司拥有428项授权专利(含48项发明专利),参与制定6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壁垒清晰。

然而,商用车市场的强周期性成为最大风险点。2022年,受国六排放标准切换、“蓝牌轻卡”政策调整及宏观经济疲软影响,国内商用车销量同比暴跌31.14%,拖累公司气压电控制动系统收入下滑30.76%,归母净利润腰斩至9,696万元。尽管2023年行业回暖带动业绩回升(营收+32.8%,净利润+143%),但招股书坦言“若下游需求再度萎缩,存在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关键质疑:

行业天花板隐现:商用车市场年销量已从2020年峰值513万辆回落至2023年403万辆,存量竞争下增长空间有限。

技术替代压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2023年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11%)可能挤压传统气压制动系统需求,公司液压电控制动系统(适配新能源车)收入占比仍不足20%,转型速度待观察。

客户集中度偏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近30%,若主要车企订单波动将直接冲击业绩。

二、关联交易“双刃剑”:独立性之考

关联交易是监管问询重点。2021-2023年,瑞立科密向关联方采购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分别为12.75%、12.48%、8.13%,关联销售占比则高达27.80%、20.63%、4.42%。尽管公司解释“交易价格公允”且2023年关联交易大幅下降,但历史数据仍暴露对控股股东瑞立集团的依赖。

风险点聚焦:

利益输送嫌疑:关联采购中,瑞立集团旗下企业长期供应金属原材料及零部件,定价机制是否公允存疑。

业务独立性存忧:招股书承认“部分关联方曾从事相似业务”,虽经资产重组解决同业竞争,但技术、客户资源是否完全切割需持续观察。

应收账款隐患:202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5.79亿元,占流动资产28.6%,关联方回款效率是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未充分披露。

三、境外扩张的“甜蜜与荆棘”:地缘政治下的增长故事

近年来,瑞立科密境外收入增长迅猛,占比从2021年的5.36%跃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23.22%,主要客户包括采埃孚、尼得科等国际Tier 1供应商。公司宣称凭借性价比优势抢占欧洲、中东市场,2023年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境外收入达3.66亿元,同比增长84.3%。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地缘政治冲击:俄乌冲突导致部分欧洲客户供应链重组,若欧美厂商重返市场,价格战可能削弱公司优势。

关税壁垒风险: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虽未直接影响当前业务(对美销售占比不足1%),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芯片等部分采购必然会受制约。

国产替代可行性:公司虽推进芯片国产化,但招股书显示“核心ECU仍依赖英飞凌等进口”,供应链自主可控性存疑。

四、监管层拷问:财务数据与信披真实性

深交所在两轮问询中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业绩波动合理性:要求说明2022年收入下滑是否与行业趋势一致,并论证2023年高增长可持续性。公司回复称“不利因素已消除”,但未量化分析政策调整(如国六B实施)对需求的长期影响。

新能源业务成色:新能源汽车客户收入占比从2021年8.35%增至2023年17.57%,但主要客户零跑汽车、奇瑞新能源自身面临激烈竞争,订单稳定性存变数。

存货跌价风险:2023年末存货余额7.24亿元,计提跌价准备5,359万元,低于同行万安科技(计提比例约8%),会计政策是否激进需警惕。

五、结论:主板定位过关,但投资需警惕三大雷区

瑞立科密符合主板“大盘蓝筹”定位,业务模式成熟且市场份额领先,技术储备与行业地位支撑其过会概率。但投资者需警惕:

强周期属性:商用车市场波动可能导致业绩大幅震荡,需关注新能源转型进度。

关联交易后遗症:尽管占比下降,历史关联方依赖可能影响长期独立性评估。

地缘政治黑天鹅:境外扩张面临贸易政策与供应链风险,需动态跟踪。

若成功上市,瑞立科密募资15.22亿元主要用于产能扩张与研发,项目达产后或进一步提升市占率。但在一片“国产替代”的叙事中,投资者更应冷静审视其穿越周期的能力。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