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到过银行的营销电话吗?7月27日,一份因银行营销电话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起诉状》在网络上热传,引发舆论关注。7月30日,当事网友回应,他并未真正起诉招商银行,也不是为了获得赔偿而写下诉状,只是想宣泄自己被打扰的情绪。但随着事件发酵,他发现“这已经从个人起诉书的问题变成‘天下苦骚扰电话久矣’的社会问题。”
江苏男子被招行电话骚扰
7月27日,在江苏南京一男子称遭招商银行电话骚扰,打扰其听音乐,致其精神一度崩溃,于是拟了一份精神损害赔偿起诉书,引发全网关注。
当事人称,其在正常工作,耳机中播放音乐,却被“中国招商银行4006995555”无端电话骚扰。因精神状态长期游离在崩溃边缘,其需要通过歌曲安抚与治疗,被该电话打断后,其精神一度崩溃失常。
其表示,自己此前办理过中国招商银行的储蓄卡,但并未同意在工作上班时间可以通电话。请法院判令招商银行因侵权行为,向自己赔偿精神损失费人民币100000元。
招商银行官方账号回应当事人称:“很抱歉给您带来困扰,如您方便,可通过私信提供联系电话,以便我们进一步向相关部门反馈。”
对此,评论区有网友称“留下联系方式,没有联系方式你怎么打的电话?敷衍。”
多位网友称不胜其烦
江苏网友的此番经历,登上了热搜。很多网友跟帖说,“谁来管管银行的骚扰电话,现在银行业务都靠骚扰电话来的吗?我阻止不了他们继续骚扰。”
也有网友指出,不止是银行,运营商也是一样。网友“行摄匆匆”说:“近半个月我已经投诉中国移动四次了,每次都承诺不再打营销电话,结果还是继续打。”“联通和招行,一个月要打几十次电话给我。”
此类骚扰电话让人不胜其烦,我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需要屏蔽类似骚扰电话,可以拨打服务热线电话投诉。
海闻君也搜索了几个应对此类问题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首先,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其次,接到类似电话的时候,可以直接挂断,或者干脆不要接听,使用拦截软件,加强电话管理。可以通过设置拦截名单、设置来电提醒等方式,有效拦截银行贷款骚扰电话。
银行也有考核任务
打电话给你的银行人可能也不想打这个电话。海闻君注意到,很多银行都有电话营销任务,甚至有比较严苛的考核。比如,有银行理财经理说,每天要打20个电话,而且至少要通话一分钟,通话中一定要有营销环节,分行还会抽查。
为了打这个电话,本来就忙碌的银行人不得不额外增加工作量,只能在下班甚至周末打电话,引来电话那头接电话人更大的不耐烦--有完没完?周末都不消停?
有观点认为,把一个鲜活的人放在没有营养的推销电话岗位上,浪费的是银行的时间和人力,更是基层员工的热情和生命。然而,我们每个人都被困在这样的怪圈里。
给你打电话的不一定是银行人
“银行贷款有需要吗……”最近,海闻君和身边的朋友经常能接到贷款营销电话,有时候一天能打三四个,还是来自不同银行的,话术都差不多,无非是利率低,放款快,审批容易。这些打着银行名义的贷款电话,很可能是贷款中介机构,他们假借银行名义介绍、办理贷款业务,并从中收取中介费用。
海闻君注意到,就算拒绝,这些人员过段时间依然会“轰炸”。如果你表现出有兴趣,对方会要求你带上身份证等材料到线下网点做信用测评,并进行面签。等你去了现场,你就会知道,这是贷款机构,根本不是银行。通过贷款机构办理贷款,除了银行利息外,还要支付手续费等费用。更有甚者,可能你面对的中介机构助贷机构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骗局。
事实上,银行的信用贷消费贷都可以在线上办理,根本用不着中介机构。当然,中介能拿到我们的电话,不排除会有某些银行从业人员,为了完成业绩违规找中介合作。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直接向银行或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巨大的利益面前,各类违规现象层出不穷。目前,有金融机构发布声明,称未与任何第三方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合作,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假借该行名义介绍、办理贷款业务,均为违法行为。声明称,办理贷款除公布收费项目以及合同约定的利息外,无需缴纳中介费或其他任何额外费用,提醒广大市民、金融消费者注意防范风险。
今年3月,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刻认识不法贷款中介乱象的严重危害,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牵头的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数字化转型更需人性化
在AI加持下,打电话的很可能是机器人。以招商银行为例,作为中国零售银行的代表,招行在人工智能方面表现突出。在7月12日召开的财富合作伙伴论坛上,招行行长王良透露,“当前,招行正在加快大语言模型、AIGC、机器学习等AI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促‘人+数字化’服务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银行会普遍要求网点客户经理每天拨打20~30个外呼电话,如今引入AI,这种考核量更多。
希望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要兼顾人性化服务,而不是用AI无止境的筛选客户,让普通消费者不胜其烦,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品牌形象。
如何借助科技手段,AI,到底要怎么用?值得思考。电话营销,是否需要更精准,如何让人接受,依然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