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渤海银行利润亏损28亿:消费贷规模折半 不良率飙升至12%

2020年,15岁的渤海银行冲击港股上市。“显著的后发优势”与零售业务迅速增长带来的高成长预期是其彼时的鲜明标签。

2024年,渤海银行零售业务仍然备受市场关注。但这次,“亏损”“收缩”成为了关键词。

日前,渤海银行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走出了营收“三连降”的阴霾,交出了一份营、净双增的成绩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4.82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净利润52.56亿元,增长3.44%。

然而在资产规模扩张至1.84万亿元、存款突破万亿大关、不良贷款率下行至1.76%等稳健数据的背后,低至1.31%的净息差、税前利润亏损近28亿元的零售业务、飙升至12.37%的消费贷款不良率同样令人惊讶、警惕。

信贷增长乏力,零售业务税前利润首现“亏损”

2024年,渤海银行零售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6.08亿元,较2023年暴跌45.04%,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从33.54%将至18.08%;税前利润则更是从2023年度4.72亿元降至净亏损27.87亿元。

可以说,2024年,零售银行业务成为了拖累渤海银行业绩表现的重要因素。

年报中,渤海银行并没有就零售业务的亏损原因给出具体解释。但在存贷规模与资产质量数据的变动中,或可窥见些许端倪。

商业银行最基础的赚钱逻辑无非吸存放贷赚利差。截至2024年末,渤海银行个人贷款2220.2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07亿元、降幅18.6%;个人存款则较上年末增长112.7亿元至2122.75亿元,增幅5.6%。

再具体看,2024年,渤海银行个人贷款规模的减项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和商品用房贷款、个人消费类贷款,前者优质、稳定、贵,后者则风险高、收益更高。个人存款的增长则更多在利率更高的定期存款端。

收入端的高息贷款规模减少,同时支出端的高息存款规模升高,两相结合,利差收入便被一再压缩。

渤海银行零售业务亮点处在于财富管理。数据显示,截至年末,渤海银行个人财富资产规模突破3800亿元,年增236.92亿元,增量同比增幅103.49%。

不过,市场对于渤海银行的信任需要其尽快完成对零售利润的重塑。而以同业数据看,在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财富管理收入尚难堪零售收入大任,这一重塑还需从存贷本质发力下手。

消费贷“上量”弊端显现:每8元消费类贷款中,便有1元为不良

如果说年内渤海银行房贷规模的收缩仍有着市场环境的影响,即便同业股份行大多呈恢复增长态势,那么个人消费类贷款规模的“腰斩”则有着更多主动压降的成分。

渤海银行对于消费贷款的热捧可追溯至2017年。彼时,渤海银行与蚂蚁集团、微众银行、度小满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发力消费贷业务。在2020年的上市招股书中,渤海银行还曾提到“顺应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和未来趋势,提升个人消费贷款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渠道电子化进程为重点发展战略之一。”

2017年末,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为87.55亿元;2019年末,这一数据为956.06亿元。即两年时间内,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猛增10倍以上。

但显然,“疯狂上量”总是伴随着资产质量的波动。至2021年末,渤海银行1037亿元的个人消费类贷款中已存在着35.5亿元的不良贷款,不良率达到3.43%;2022年末再升至4.63%。

进入2023年,在各家银行狂“卷”低利率抢占消费贷市场份额时,渤海银行便已默默走上了“压降”“调整”之路。至2023年末,渤海银行消费类贷款余额759.39亿元,年降27.5%。

同年,渤海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税前利润4.72亿元,不足上一年度的1/7。

2024年,渤海银行消费类贷款规模再折半,由759亿降至375亿;同时不良贷款进一步暴露,年增17.34亿元至46.39亿元;不良贷款率也由2023年末的4.44%暴增至令人咋舌的12.37%。

也就是说,当前,渤海银行每8元消费类贷款中,便有1元为不良贷款。

受此影响,2024年末,渤海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高达4.15%,较2023年末大幅增长了1.9个百分点。

年报中,渤海银行表示,报告期内,其通过现金清收、呆账核销、破产重整、转让等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夯实资产质量,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通过压缩消费类互联网贷款规模,控制纯信用平台业务占比,较大幅度压降高风险资产,个贷资产规模下降较快”。

其还表示,“本行个人贷款高风险资产已快速出清,资产结构更加优化,应对风险能力逐渐增强,个贷业务总体风险可控。本行后续将持续丰富不良资产处置手段,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处置力度,持续压降各项不良指标”。

需注意的是,至2020年,渤海银行招股书及年报中个人消费贷款类与信用卡为两个独立科目;2021年后变为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过渤海银行信用卡体量不大,“消费类贷款”95%以上为消费贷。

2024年底,为降本增效,“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宣布停止服务,信用卡APP功能已迁移至“渤海银行”APP信用卡板块内。

35岁以下员工流失多,去年向612人“追薪”2400万

零售业务的式微也体现在了员工层面。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末,渤海银行在职员工13824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公司银行员工数3188人,年内增长203人;零售银行员工数为3103人,较2023年末减少了149人;网络金融员工人数也从134人减少到了85人。

此外,渤海银行还在年报中披露了员工年龄结构:30岁或以下员工3084人、占比22.31%;31-35岁员工3247人、占比23.49%。

对比往期数据不难发现,渤海银行35岁及以下员工流失颇多。2023年,上述两年龄段员工数分别为3509人和3586人。

薪酬方面,据年报披露,2024年度,渤海银行职工薪酬59.55亿元。以此计算,其员工平均薪酬约为43.08万元,上年度为42.87万元。

此外,渤海银行还披露了“追薪”情况。

“追薪”实为“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即对出现违规违纪、履职不力等情形的员工,金融企业不仅可以停止支付未发放绩效,还可以对已经发放的部分予以追回。

渤海银行表示,对发生违规违纪及案件尚未定论的、因存在明显过失或未尽到审慎管理义务导致职责范围内风险超常暴露等情形的相关责任人,将追索扣回其相应期限内的绩效薪酬。

2024年,渤海银行共向612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2403万元,合人均追薪3.9万元。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