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光大银行再领大额罚单:四个月罚没金额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2024年,光大银行营收下滑背后,零售金融业务利润下降九成。

近日,光大银行(601818.SH)因“授信管理不到位、掩盖贷款质量、票据承兑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到位”等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下称“深圳金融监管局”)罚款64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或禁止从事银行业。2025年以来,光大银行已被监管部门罚没超过2900万元。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光大银行及各分支机构、工作人员在2024年收到的罚单共计111张,被罚没金额约为3330.47万元。

光大银行近日亦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从业绩数据来看,光大银行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54.15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下降7.05%,这已是该行连续第三年出现营收下滑。值得关注的是,光大银行的零售金融利润占比由13.55%下降至0.55%,降幅达到95.83%。2024年,光大银行实现净利润416.96亿元,同比增长2.22%。

罚单背后的内控失守

4月3日,深圳金融管理局公布了对于光大银行的相关罚单,处罚金额达到640万元,是深圳金融监管局今年来以来开出金额最大的一张罚单,处罚事由为授信管理不到位、掩盖贷款质量、票据承兑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到位等。这张罚单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不同程度处罚。其中,朱慧民、邹建旭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张含玥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五年;牛敬章、周永平、李世根、茹玮岩被给予警告。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3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就曾对张含玥、李世根下发过《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拟对两人给予警告处罚,理由是两人在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工作期间,对该行授信业务违规行为承担直接责任。

而本次被“终身禁业”的朱慧民、邹建旭均已因违法违纪被调查。公开资料显示,朱慧民于2007年6月起任该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同年10月兼任行长。2020年9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下称“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朱慧民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2021年3月,朱慧民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22年2月,中纪委网站刊文称,朱慧民在光大银行和光大实业工作期间通过亲属收受四家企业客户3000余万元,还涉嫌收受价值4000余万元别墅,与企业老板存在巨额经济往来。由于朱慧民在以权谋私时多通过专业操作将贷款、融资、投资行为等披上合规合法“外衣”,涉及代持亲属数十人、隐匿资金账户近千个,资金往来关系复杂。为此,专案组专门抽调12名金融审计人员,从公司账目、银行流水等切口入手,认真全面梳理其经济往来,判断其投资必要性、合法性以及投资款性质等。

在朱慧民被查一个月不到,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原副行长邹建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此外,记者发现,邹建旭与朱慧民在光大银行的任职经历高度重合。2003年,邹建旭加入光大银行郑州分行,任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彼时朱慧民已在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工作三年。2005年1月,朱慧民任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党委书记,同年7月,邹建旭由郑州分行转至福州分行。2007年6-7月,朱慧民与邹建旭又先后在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先后任职。自此,邹建旭在朱慧民手下一路从深圳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做到行长助理、副行长,直至2016年6月离开光大银行体系。

近年来,光大银行腐败事件频发。今年3月中旬,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光大银行原董事长李晓鹏受贿案作出了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百万元;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除原董事长外,光大银行前副行长张华宇、首席业务总监张博等高管相继出现腐败问题。此外,2024年1月,光大银行无锡分行因信贷管理不到位造成信贷风险、发生员工业内涉刑案件被处罚金100万元。

光大银行的内控问题亦不容忽视。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光大银行及各分支机构、工作人员在2024年收到的罚单共计111张,被罚没金额约为3330.47万元。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光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已收到41张罚单(含工作人员),罚没金额超过2995万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零售业务利润降九成

2024年,光大银行净利润正向增长,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成绩可圈可点。而这背后亦藏着营业收入三连降、零售业务利润收缩的压力。

业绩报告显示,2021-2024年光大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27.51亿元、1516.32亿元、1456.85亿元、1354.15亿元,已连续三年下滑。收入构成方面,2024年光大银行利息净收入为966.66亿元,近六年首次跌下千亿元,同比下降10.0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90.71亿元,同比下降19.52%。

从业务划分来看业绩层面,2024年,光大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为550.9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0.69%;公司金融业务收入为507.42亿元,占比为37.47%;金融市场业务收入为299.75亿元,占比为22.14%。

*截图自光大银行2024年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金融业务尽管为光大银行贡献了主要的营收,但该业务营收较上年减少了98.53亿元,同比下降15.17%。进一步拆解该业务,2024年光大银行的零售金融的净利息收入为429.63亿元,同比下降11.89%,占全行净利息收入的44.44%;非利息净收入121.33亿元,同比下降25.04%,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31.31%。

与此同时,光大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利润占比亦在大幅收缩。2024年,光大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利润仅为2.81亿元,同比减少64.6亿元,降幅95.83%,利润占比亦由上年的13.55%下降至0.55%。财报显示,2024年光大银行的零售端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收益率由2023年的5.72%下降至5.01%,同比下降了71基点。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光大银行零售贷款余额为1.48万亿元,同比减少301.97亿元,降幅约2%;零售贷款(含信用卡)的不良贷款额为207.7亿元。其次,2021-2024年,光大银行公司金融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11亿元、136亿元、126亿元、71.69亿元,而零售金融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81亿元、346亿元、335亿元、310.34亿元,零售金融减值损失总体在增加。2024年,光大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为405.22亿元,而零售业务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达到310.34亿元,零售业务减值损失占比76.59%。这或意味着其不良风险主要发生在零售贷款上,未来仍需关注其对利润形成的侵蚀。

当前,银行业“低利率、低息差”已成为常态,各家商业银行亦在积极调整。年报显示,2024年光大银行积极发挥特色化经营优势,推动全行科技、绿色、普惠、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实现较快增长。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光大银行副行长刘彦亦提到,2025年光大银行对公信贷中,单列了贷款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计划,对科技、绿色、普惠、制造业、民营、涉农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将占全年对公信贷增量计划的70%以上。2024年,光大银行对公业务收入虽然同比下滑5.89%,但该业务的利润占比由48.23%提升至50.77%,同比增长8.89%。

记者就合规内控、经营业绩等问题致函光大银行,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