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中策橡胶IPO:两份审计报告天差地别 财务作假还是审计有误?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策橡胶)的IPO进程再次引发广泛关注。这家国内轮胎行业企业,在冲刺A股上市的过程中,却面临着多方面的质疑,而首当其冲的是中策橡胶的财务数据问题。

财闻网了解到,中策橡胶主要从事全钢胎、半钢胎、斜交胎和车胎等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拥有“朝阳”、“好运”、“威狮”、“全诺”、“雅度”、 “金冠”、“WEST LAKE”、“GOODRIDE”、“CHAO YANG”、“TRAZANO” 等多个国内外品牌。‘

根据2023年3月1日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中策橡胶在2019年至2021年度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750,656.37万元、2,826,243.00万元、3,060,121.18 万元;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 143,760.83 万元、200,077.50 万元、138,573.66 万元。

然而令人质疑的是,作为中策橡胶第四大股东的彤程新材(沪市主板上市公司,目前持有中策橡胶8.92%股份)在2021年4月8日曾披露一则《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彻底暴露中策橡胶财务审计方面存在重大问题,以至于让人不得不质疑中策橡胶目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财闻网了解到,这份《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是由天健会计事务所作出的审计,主管会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是徐利达,会计机构负责人为朱吉平。而中策橡胶IPO 审计报告同样是天健会计事务所主管会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是徐利达,会计机构负责人为朱吉平。而这两份审计报告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均签字认可。

前后资产负债表数据“天差地别”

应收票据账面价值相差超23亿

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显示:货币资金为27.7088亿元;应收票据为1.5031亿元;应收账款为26.6504亿元;应收款项融资为2.4708亿元;预付款项为6135.96万元;其他应收款为1.4122亿元。

同样是由天健会计事务所和同样的审计师,而在《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至2022年6月审计报告》中,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显示:货币资金为27.8618亿元;应收票据为24.9185亿元;应收账款为27.6692亿元;应收款项融资为1.5814亿元;预付款项为4579.82万元;其他应收款为1.1987亿元。

对比两份审计报表可以看出,中策橡胶两份同样是出自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同时的审计员签字盖章,两者的审计报告数据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以货币资金为例,中策橡胶在2023年3月披露的招股书中指出,2019年至2022年6月份,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194,873.90万元、278,618.23万元、233,857.09万元和 242,605.99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4.87%、19.87%、13.63%和13.51%。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在2020年度,中策橡胶货币资金为27.8618亿元,其中库存现金为35.80万元,银行存款为27.1987亿元,其他货币资金为6594.95万元。而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库存现金为35.796万元,两者数据相同;银行存款为27.1987亿元,两者数据相同;其他货币资金为5065.50万元,两者数据出现差异。

也就是说,中策橡胶前后两份审计报告中,货币资金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了其他货币资金方面。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2020年度的其他货币资金为5065.50万元,而在中策橡胶IPO招股书中披露的2020年度的货币资金为6594.95万元,前后数据相比整整多出了1529.45万元其他货币资金。试问,中策橡胶年招股书中多出的这么多其他货币资金到底出自哪里?又该如何理解?

此外,中策橡胶在202年度的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存在同样前后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中策橡胶2020年度的应收票据为1.5031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账面价值为1.0455亿元,商业承兑汇票为4576.53万元。

而在2023年招股书披露显示,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的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24.9185亿元,也就是说,2023年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与《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的数据前后相差超过了23亿元。

其中,中策橡胶在招股书中披露2020年度在商业承兑汇票方面前后数据均为4576.53万元,保持了一致。但是在银行承兑汇票账面价值却达到了24.4608亿元,而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数据仅仅只有1.0455亿元,相差了23.4153亿元。

此外,在银行款项融资、预付款项、其他营收款项等当面同样存在巨大数据差异,中策橡胶及审计机构需要向市场给予全方面的合理解释。

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数据相差甚大

仅仅销售服务费用相差近2亿元

招股书显示,中策橡胶在2019年至2022年6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5.0656亿元、282.6243亿元、306.0121亿元及 152.151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 14.3760亿元、 20.0077亿元、13.8573亿元和 5.7621亿元。

而根据《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显示,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实现营收总收入为281.4833亿元,实现净利润为19.1724亿元。

根据天健会计事务所出具的《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至2022年6月审计报告》也同样可以看出,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前后两份审计报告营业收入相差金额达到了1.141亿元,而净利润方面的两者相差净额也达到了8350万元左右。要知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是一家企业最为重要的财务指标,如今出现如此巨大数据差异,中策橡胶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此外,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与《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披露的数据均存在重大差异。以销售费用为例,招股书显示,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的销售费用为11.236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98%。

其中,中策橡胶招股书中披露到2020年度的销售费用中,占比最高的是由仓储费、职工薪酬、营销活动费、装卸费、包装费、广告宣传费等项目构成的,分别实现金额为3.8198亿元、2.2272亿元、1.2143亿元、9287.28万元、8204.09万元和6193.90万元。

与之不同的是,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中策橡胶的销售费用主要是由运输及装卸费用、销售服务费用、租赁费、宣传费、工资及福利费等项目构成的。形成反差的是,中策橡胶在招股书中2020年度只有仓储费没有运输费用,而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中策橡胶运输及装卸费用占销售费用比例最高。

同时,中策橡胶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的销售服务费用为2.1535亿元,而招股书中的2020年度的销售服务费仅仅只有1956.79万元,前后接近2亿元的差额;宣传费用方面,前者审计报告显示为1.8871亿元,而招股书显示仅仅只有6193.90万元,前后相差3倍左右金额;股份支付方面,前者审计报告显示金额为175.92万元,而招股书显示2020年度股份支付的金额仅仅只有39.32万元,前后相差了4倍左右金额。

此外,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销售费中,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的办公费用为4017.87万元,而在招股书中披露到,在2020年度中策橡胶的办公、差旅及招待费用累计金额为3432.32万元。可以看出,两份审计报告中,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完全两份几乎没有相同数据的审计数据,且两者相差的金额数值巨大。

最令人不解的是,在前后两份审计报告中,中策橡胶研发费用数据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至2022年6月,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 87,455.18 万元、99,029.31 万元、120,624.54 万元和 58,067.68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3.18%、3.50%、3.94% 和 3.82%。

根据披露,中策橡胶研发费用主要包括直接投入、研发人员薪酬、研发设备折旧摊销等。其中,中策橡胶在2020年度的研发费用合计为9.9029亿元,包括职工薪酬3.7741亿元、直接投入4.9384亿元、折旧摊销6692.77万元、检测及认证费2286.19万元等构成的。

然而,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项目中,唯一项目变化是招股书中的技术开发费变成了委托外部研发。此外,研发费用合计金额达到11.1620亿元,相比于招股书中的研发费用金额多出了1.2591亿元金额。此外,直接投入、职工薪酬、资产折旧摊销等均存在巨大的数据差额,可以说这两份研发费用报告有着“天壤之别”,那么这两份报告的真实性不得不令人质疑。

除此之外,在《彤程新材: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审计报告》中,中策橡胶合并现金流报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均与公司IPO披露的审计报告存在数据偏差,这种数据差异引发市场的诸多疑问,而公司IPO以来从未公开说明?

同时,天健所作为国内领先的审计机构,在同一客户身上出现数据矛盾,其专业性与独立性遭受双重拷问。目前,中策橡胶已获批文,公司IPO也以进入最后发行阶段,但公司当前面临的两份审计报告数据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财务作假还是审计有误?而就上述问题,中策橡胶需要给予市场一份回复,财闻网也将持续关注IPO后续进展。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