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问题频发,投行及经纪业务执业水平亟待提升。
2024年,平安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13.82亿元,同比增长7.83%;实现净利润43.76亿元,同比增长5.42%,实现双增长。尽管业绩呈现向好态势,但平安证券在内控方面却状况频发。
日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下称“广东证监局”)公布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发行人昆腾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昆腾微”)通过规避股份支付,在2020年虚增了利润3200万元欺诈发行事宜。而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证券”)作为该项目的保荐机构,已被认定在上述欺诈发行中为昆腾微设计解决方案并推动实施,以掩盖真实交易。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平安证券收到了六张罚单(含涉及工作人员,下同),而2025年开年至今,其已收到了七张罚单,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违规事宜涉及投行业务及经纪业务。
帮公司掩盖股份支付问题
4月9日,广东证监局发布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昆腾微通过规避股份支付,在2020年虚增了利润3200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60%以上,涉及欺诈发行。广东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责令改正、警告和罚款。
行政处罚书亦披露了该起交易的具体细节。2020年1月,昆腾微第一大股东李某华以2元每股的价格向曹某、孙某、刘某志、顾某雪等转让800万股昆腾微股份,该价格明显低于同期公允价格6元每股,转让交易形成了3200万元差价,构成主要股东对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股份支付。 而昆腾微在创业板披露的证券发行文件披露中恰好覆盖了2020年的财务数据,但其在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未如实披露股份转让价格。上述事项未作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未确认当期费用3200万元,导致2020年虚增利润总额3200万元,占2020年利润总额的61.13%,披露的2020年度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
今年1月,平安证券及两名保代就已因该项目收到警示函。彼时警示函披露,平安证券是昆腾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保荐机构。 为避免昆腾微第一大股东向管理层及员工低价转让股份事项构成股份支付,平安证券项目组为昆腾微设计相关解决方案并推动实施,以掩盖真实交易。上述事项导致昆腾微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
保荐机构作为证券发行的“看门人”,在公开发行保荐过程中,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保证招股说明书及其出具的发行保荐书、上市保荐书等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平安证券项目组却主动为发行人设计规避股份支付的解决方案并推动实施, 并在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不仅违背了保荐机构的职业道德及发行上市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投资者的权益。
招股书显示,昆腾微在科创板申报上市选择的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2018-2019年及2020年1-3月,昆腾微营业收入分别为1.04亿元、1.55亿元、3332.7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319.86万元、3380.17万元、808.12万元。因2020年1月发生的股份支付事项在招股书报告期内,且2019年净利润仅3380万元,若股东以2元每股进行转让,需确认当期费用3200万元,这会使2020年一季度财务数据大幅亏损。从2020年全年看,净利润增速将剧降,或致难以申报IPO。即便全年净利润为正值,昆腾微因转让价格合理性等问题,IPO难度大增。
若昆腾微股东按6元每股公允价值转让股份并披露,需确认4800万元费用,2020年恐不止一季度亏损,全年亏损则不符上市标准。由此推测,平安证券或为帮助昆腾微达到科创板申报上市标准,设计方案掩盖真实交易。
在提交申报材料后至尚未获得注册的阶段,昆腾微便因欺诈发行问题被查处,成为继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案之后,又一例被查办的欺诈发行案件。
投行及经纪业务频收罚单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平安证券收到了六张罚单,而2025年开年至今,其已收到了七张罚单,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违规事宜涉及投行业务及经纪业务。
聚焦到投行业务罚单,2025年1月,平安证券合计收到了四张投行执业违规相关的罚单。涉及昆腾微项目的罚单就占了三张,另外一张罚单则是相关人员在过往开展保荐业务中,未能主动识别、控制相关执业行为的合规风险的警示函。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证券在2024年亦因保荐职责不到位遭到处罚。
2024年6月,平安证券在保荐百花医药(600721.SH)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中,亦因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而被上交所监管警示,并要求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该罚单显示,2024年2月4日百花医药公司实控人变更,平安证券在2月22日获知此事,却直到3月6日才上报变更事项。保荐人未按规定及时向上交所报告并申请中止相应发行注册程序,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据2025年4月14日大众证券报报道,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视网”)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于本周再次开庭审理。在2023年9月的一审判决中,平安证券作为乐视网IPO保荐机构,因未勤勉尽责、内控缺失,被判承担10%的连带赔偿责任,约2.04亿元。若此次再审维持原判,平安证券或面临一定的负债风险。中国平安(601318.SH)财报显示,2024年平安证券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83.68%。
2024年,平安证券各终止了两个IPO项目和再融资项目,保荐的IPO项目仅有亚联机械(001395.SZ)成功上市。目前,平安证券A股IPO项目储备数量为两个,其中江苏艾科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处于中止状态,苏州鼎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4月7日过会,仅剩的一个再融资项目亦已于同日通过。截至2024年末,平安证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7.25亿元,同比下滑18.04%。
此外,平安证券在经纪业务方面亦问题频出。2025年1月10日,平安证券因在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中存在个别分支机构合规人员配备不到位、对营销宣传推介材料审核把关不严、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异常情形和相关业务协议保存不完整,对于投资者信息核对不充分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2月8日,平安证券浙江分公司工作人员从业期间,存在违规向客户提供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的知识测评答案,在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已到期的情况下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情形,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今年“315”期间,黑猫投诉平台数据统计,2024年3月15日至2025年2月20日,其收到有效投诉51起,涉及15家证券公司,主要为平安证券、广发证券(000776.SZ)、中信建投(601066.SH)等。其中平安证券有效投诉量居于首位,为11起,占据总投诉量的21.57%,投诉处理的完成率为18.18%,投诉内容主要涉及交易时间无法登录交易软件导致亏损、银证转账延迟、未及时报送处理客户委托单、乱扣手续费等。
2023年,平安证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1.28%、6.84%。2024年,平安证券业绩回暖,实现营业收入113.82亿元,同比增长7.83%;实现净利润43.76亿元,同比增长5.42%。具体来看,经纪业务、财富管理手续费净收入和投资收益增长都较为乐观,分别同比增长28.38%、21.37%、95.61%,整体盈利能力增强。
记者就昆腾微项目、合规内控及业绩问题致函平安证券,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