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共富财经报道,近日,河南郑州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在魏家凉皮吃饭的时候发现后厨做饭是从一包装袋里拿出来的食材,质疑魏家凉皮是预制菜。
对此记者联系魏家凉皮,工作人员称:我们的菜品是从统一厨房做的,前一天晚上速冻,第二天早上拉到店里,当天用。因为是连锁餐厅需要保证口味相同,十几个店需要统一味道,统一配送,保质期并非一年半年,只有几天。#魏家凉皮回应被指预制菜#
据零售商业财经报道,近两年来,对消费者而言,“预制菜”无疑是个敏感词汇。当前我国预制菜市场处于加速扩张的阶段,据中研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4990亿元至5165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600亿元。
与此同时,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并解读《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规定预制菜不能添加防腐剂、严格使用添加剂。
不可否认的是,预制菜在如今市场中仍处于一个微妙地位。预制菜本身的概念定义、行业规范时间不久,消费者对其抱有抵触心理。再加上消费者在信息知情度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信息不对称、餐品口感不佳、食品质量与安全未得到保证等等问题都会加剧消费者保障自身消费知情权的心理,更多地批判性看待餐饮产品。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表示,预制菜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期,生产模式、市场模式、监管模式都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相关的规定、标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
这也不难解释预制菜被污名化的现状。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体验到“快脏差”的产品,很难不往预制菜方向怀疑,从而再次加深对预制菜的负面印象、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