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遇见小面IPO:刚招股就暴力裁员 现金流也只够撑3个月?

因为孟非爱吃小面,三个少年便创立了遇见小面。4月15日,遇见小面正式递表港交所,拟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在营收净利双增的业绩光环下,招股书却暴露出这家区域性餐饮品牌的深层隐忧——过度依赖广东市场、单店效益下滑、流动负债高企、刚提交招股书就暴力裁员公关负责人等问题,正成为其全国化扩张道路上的绊脚石。

区域集中度风险:七成门店困守广东

小面起源于重庆汤面类型,麻辣味型。是典型的川菜面食,重庆四大特色之一。很难想象一款重口面食却走进了广东清淡味蕾。遇见小面截至2024年底,其360家门店中有250家(占比65.79%)集中在广东市场,仅广州就拥有117家门店。这种"大本营依赖症"在2024年营收结构中得到印证:华南地区贡献了8.75亿元收入,占总营收的75.8%。

一方面,广东市场门店密度已达每百万人1.8家,接近上海(2.0家)水平,本地市场渐趋饱和;另一方面,向北方及长三角地区(仅26家门店)渗透时,遭遇和府捞面(华北市占率25%)、马记永(长三角门店超200家)等区域龙头的强力阻击。招股书显示,其2024年省外新店平均日销较广东门店低15%,显示异地扩张成效有限。

单店模型承压:降价策略反噬盈利能力

在规模扩张与经营效率的平衡木上,遇见小面已显疲态。2024年单店日均销售额从1.39万元降至1.24万元,同比下滑10.79%;同店销售额增速由2023年的28.7%骤降至-4.2%。为维持增长,品牌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客单价从36.1元连年降至32元,导致毛利率较餐饮行业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成本端更为凸显。2024年原材料成本同比激增59%至3.86亿元,占总营收33.5%,高于行业30%的安全线。随着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及川渝特色食材(如红油、花椒)采购半径扩大,供应链成本压力或将持续攀升。

资金链紧绷:流动负债2.4亿VS现金0.42亿

激进扩张使企业陷入财务窘境。截至2024年末,遇见小面流动负债净额达2.42亿元,现金储备仅4219万元,流动比率0.5远低于健康值1.5。按2024年单店投资成本80万元计算,要实现2027年800家门店目标,至少需新增440家门店,对应资金需求3.5亿元,超过当前现金储备8倍。

这种"流血扩张"模式在餐饮行业尤为危险。参照九毛九2023年财报,其太二酸菜鱼单店投资回收期已延长至23个月,而遇见小面现有门店平均回报期15.2个月的承诺,在跨区域拓店时恐难兑现。招股书直言"流动负债净额可能限制业务拓展能力",暗示资金链安全边际薄弱。

赛道红海竞争:前五品牌市占率不足3%

中式面馆看似蓝海,实则陷入结构性困局。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前五品牌合计市占率仅2.9%,遇见小面以13.48亿元GMV位列第四。这种"大行业、小企业"格局意味着:头部品牌尚未建立护城河,区域品牌随时可能凭借资本加持实现超车。

更严峻的是品类创新乏力。遇见小面SKU约40个,与和府捞面(60+SKU)、马记永(现拉牛肉面+烧烤)相比产品矩阵单薄。其招牌红碗豌杂面占总营收21%,但该品类在川渝地区早有本土强势品牌,口味壁垒难以持续。

破局之路:从区域品牌到国民餐饮的三大挑战

面对港交所的拷问,遇见小面需破解三重难题:其一,如何将广东验证的单店模型适配全国市场,特别是下沉市场人均消费20-25元的定价策略;其二,供应链能否支撑跨区域扩张,目前其仅有广州、武汉两个中央厨房,覆盖半径不足800公里;其三,在九毛九(持股6.5%)、百福控股(持股17.16%)等产业资本加持下,如何平衡规模增长与盈利质量。

在提交招股书的2天后,简易财经报道称4月18日,遇见小面公关总监突然在朋友圈发文表示,自己被公司裁员了:孩子生病,人不在公司。一封邮件结束所有?

朋友圈显示:“即日起不再担任遇见小面的员工,出于保护公司和我个人出发,特此说明,谢谢大家此前的所有支持,江湖再见”

聊天截图上表示:他在遇见小面IPO传播上,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感觉人被抽空了,甚至心慌、心侓不齐、手臂发麻。

对于具体裁员原因,公司和员工均未说明。不免让外界质疑卸磨杀驴。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