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金融在线消息,一则来自高校教授的亲身经历,揭开了互联网贷款平台潜藏的"强制放款"陷阱。山东大学经济系姜树广教授在调研互联网贷款行为时,通过京东APP申请京东金条服务,却在未点击最终确认的情况下,被拍拍贷强制放款10.8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姜教授立即申请提前还款时,竟被要求支付高达3240元的息费,折算年化利率达到惊人的1080%。
这一案例并非孤例。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大量用户投诉京东金条存在类似问题:实际放款方与平台展示不符,标榜的年化利率24%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砍头息"等方式,使真实利率远超100%。多位用户反映,在未完成全部操作流程的情况下就被强制放款,且提前还款面临重重阻碍。
面对质疑,京东金融回应称其仅为第三方信贷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所有合作方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然而公开资料显示,京东金融旗下拥有自营的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包括京东金条(现金贷)和白条(消费贷)在内的多款金融产品。
这一事件暴露出三个关键问题:贷款流程存在明显设计缺陷,用户确认环节形同虚设;实际利率与宣传严重不符,涉嫌虚假宣传;平台与第三方贷款机构责任划分模糊,用户维权困难。
目前,该事件已引发广泛关注。业内专家指出,此类"强制放款"行为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此类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贷款操作或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