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均胜电子”)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了招股书,开启“A+H”双重上市模式。
均胜电子致力于提供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涵盖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两大领域。
2011年,均胜电子通过借壳辽源得亨在A股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0699.SH。截至2025年3月19日收盘,均胜电子的总市值约270亿元人民币。
自2012以后,公司累计发起11起跨国并购,包括德国PREH、德国QUIN、美国KSS以及日本高田资产等,总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
然而扩张之后,均胜电子负债高企。截至2024年9月30日,均胜电子负债总额为405.9亿元,资本负债率高达68.6%。控股股东持有的330,473,996股A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3.46%)还在质押之中。
此次港交所IPO,募资中的40%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远高于研发投入。资金优先用于偿债还是技术投入?值得一提的是,均胜电子还曾因募资使用不规范被监管机构处罚。2024年8月13日,上交所官网披露,均胜电子及公司董事长王剑峰,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俞朝辉,被通报批评。
控股股东质押股份23.46%
2004年,均胜电子成立,主要从事高端汽车功能部件的供应。两年后,公司开始向若干领先的全球整车厂供应产品。
2010年,均胜电子与全球领先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普瑞在宁波成立合营公司,进军汽车电子业务。
2011年,均胜电子通过借壳辽源得亨在A股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0699.SH。截至2025年3月19日收盘,均胜电子的总市值约270亿元人民币。
从2012年以来,公司累计发起11起跨国并购,包括德国PREH、德国QUIN、美国KSS以及日本高田资产等,总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享有“并购王”称号。
递表港交所前,王剑峰直接持股2.49%,并通过均胜集团持股36.73%,合计持股比例高达39.22%。王剑峰和均胜集团是均胜电子的控股股东。均胜集团由王剑峰及其母亲杜元春分别控股57.50%和42.50%。王剑峰和杜元春就各自于均胜集团的权益而言并非一致行动人士。
除了均胜电子的业务领域外,均胜集团及其附属公司还涉足投资控股、房地产开发、智能制造等多个多元化业务领域。此外,其他A股股东共计持股60.78%。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均胜集团持有的330,473,996股A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3.46%)须质押予若干中国商业银行(股份质押)。均胜电子称,均胜集团提供股权质押旨在为均胜集团的业务和投资获取贷款融资。
董事会由十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任期为三年,可连选连任。
王剑峰,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负责制定本集团的整体企业业务计划、战略和领导集团的业务方向。
陈伟,任执行董事兼总裁,负责集团的整体管理、业务计划、战略和重大决策。
李俊彧,任执行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负责集团的整体财务管理。
蔡正欣,任执行董事和普瑞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负责普瑞的整体管理、业务计划、战略和重大决策。
面临客户集中风险
均胜电子致力于提供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涵盖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两大领域。
根据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均胜电子在2023年以收入计,成为中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领域的佼佼者,稳居中国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同时,在汽车被动安全产品方面,公司同样表现出强劲实力,稳居中国和全球第二大。此外,均胜电子还是中国领先的独立汽车零部件供货商。
均胜电子业务已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等主要汽车市场设立了19个研发中心和超过50个生产基地。
2022-2024年前九个月,均胜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97.93亿、557.28亿和411.35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人民币2.33亿、12.40亿和12.63亿元,营收净利双升。
不过,拉长时间线来看,均胜电子的业绩存在波动,仍未恢复至2019年616.99亿元的历史峰值。
净利润从2019年的9.40亿元下降至2021年的-37.53亿元又上涨至2023年的10.83亿元。
频繁并购带来规模扩张,2018年后净利润持续波动,2023年的净利润仅为2018年峰值的八成。
均胜电子的客户群体覆盖超过100个全球汽车品牌,包括中国和全球的十大整车厂。2022-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均胜电子的海外业务收益分别为人民币381.06亿元、人民币424.96亿元、人民币320.62亿元和人民币313.54亿元,占同期总收益的76.5%、76.3%、77.6%和76.2%。
均胜电子面临客户集中风险。2022-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报告期来自五大客户所得收益合共为人民币241.91亿元、人民币279.27亿元和人民币195.54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48.6%、50.1%和47.5%。2022-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报告期来自最大客户所得收益为人民币109.85亿元、人民币135.78亿元和人民币95.76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22.1%、24.4%和23.3%。
公司及实控人曾因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被通报批评
均胜电子的负债一直保持高位。2019-2023年,均胜电子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95%、65.40%、67.16%、67.28%、66.38%,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68.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约55%)。
截至2024年9月30日,均胜电子负债总额增长至405.93亿元,有息负债总额高达227.2亿元,其中短期借款54.5亿元,长期借款137.1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及等价物仅71.3亿元,短期偿债缺口达180亿元。
另外,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仅利息费用便多达8.64亿元,然而,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仅9.42亿元。
此次均胜电子赴港IPO,募资中的40%资金用于开发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舱驾融合技术及新能源高功率无线充电产品的研发。而40%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远高于研发投入(具体比例未明确)。叠加近三年累计融资466亿元却分红率仅10%-15%,资金优先用于偿债还是技术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均胜电子还曾因募资使用不规范被监管机构处罚。
2024年8月13日,上交所官网披露,均胜电子及公司董事长王剑峰,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俞朝辉,被通报批评。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宁波监管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4〕30 号,以下简称《决定书》)查明的事实,均胜电子在信息披露、规范运作方面,有关责任人在职责履行方面,存在如下违规行为:违规将募集资金划转至一般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募集资金;以自有资金代垫募投项目合作方应支付的募集资金。
责任人方面,根据《决定书》认定,时任董事长王剑峰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和信息披露事项的第一责任人,时任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李俊彧作为公司财务事项的具体负责人,时任董事会秘书俞朝辉作为公司信息披露事项的具体负责人,未勤勉尽责,对公司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
鉴于前述违规事实和情节,经上交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 13.2.3 条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实施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0 号——纪律处分实施标准》等有关规定,上交所作出如下纪律处分决定:对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及时任董事长王剑峰、时任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李俊彧、时任董事会秘书俞朝辉予以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