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四年"铁公鸡"终拔毛 郑州银行分红背后的资产腾挪与资本困局

近日,郑州银行发布颇具争议的一份年报:在连续四年盈利未分红后,该行突然宣布向股东派发1.82亿元现金红利,每股分红仅0.02元。

这一姗姗来迟的“红包”在资本市场引发轩然大波。投资者既质疑其分红诚意,更关注其百亿资产“腾挪”的真实意图。

郑州银行分红情况(来源:东方财富

分红“变脸”:或是监管利剑下的被动选择

郑州银行此次分红方案的出台,与沪深交易所2024年实施的退市新规直接相关。根据规则,若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且不足5000万元,将被实施风险警示(ST)。作为A股唯一连续四年未分红的上市银行,郑州银行2022-2024年累计分红金额仅1.82亿元,若2024年继续“一毛不拔”,2025年极可能成为银行业首只ST股

郑州银行2019年至今财务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这一决策背后是郑州银行持续承压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该行2020-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31.68亿元、32.26亿元、24.22亿元、18.50亿元,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净利润甚至不及2015年水平。尽管2024年净利润微增至18.76亿元,但分红率仅9.69%,远低于城商行平均24.8%的分红比例。有投资者测算,按此分红方案,投资者需持有郑州银行股票50年才能收回本金。

郑州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此前不分红是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这一理由难以服众:截至2023年末,该行未分配利润高达149.17亿元,完全具备分红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8.9%,较2020年下降1.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或才是真正的“难言之隐”。

百亿资产“大挪移”:150亿资产七折甩卖的背后

就在分红方案公布前,郑州银行上演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资产“腾挪术”。2024年9月,该行以100亿元价格向中原资产转让账面余额150.11亿元的资产,其中包括95.31亿元信贷资产和43.8亿元金融投资。尽管郑州银行声称此举是“优化资产结构”,但交易细节暴露诸多疑点。

拟转让资产中,抵押质押债权占比达92.21亿元,涉及房地产、批发零售等行业。这些资产在2023年已预计产生11.35亿元税前亏损,部分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问题,资产质量存在进一步恶化风险。

尽管郑州银行计提了49.92亿元减值准备,但交易仍产生0.19亿元预期损失。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转让导致该行资本充足率提升0.3个百分点,而这一“纸面改善”是以牺牲长期收益为代价的——转让资产在2022年仅产生0.89亿元税前利润,却通过财务腾挪增加了当期利润。

中原资产作为河南省属AMC,与郑州银行存在深度股权关联。此次交易被市场质疑为“左手倒右手”的利益输送,尤其在郑州银行资本充足率承压、不良率高企的背景下,这种资产处置方式更像是一场“拆东墙补西墙”的资本游戏。

历史病灶:从“规模冲动”到“管理失控”

郑州银行今日的困局是长期战略失误的集中爆发。2016-2020年,该行资产规模从3000亿元跃升至6000亿元,年均增速超20%,但这种“大干快上”埋下严重隐患。

来源:2024年财报

截至2023年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87%,房地产业不良率更是高达6.48%。据2024年财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到1.79%,但房地产业不良率却较上升至9.55%。同时,2021-2024年上半年,该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超260亿元,相当于同期净利润的1.5倍。截至2024年末,郑州银行计提信用减值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人民币71.8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92亿元,降幅11.04%,但仍相当于该行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82倍。

规模扩张导致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0年的10.1%降至2023年的8.9%。为补充资本,郑州银行2021年发行50亿元永续债,2022年发行100亿元金融债,但仍难以填补资本缺口。

2023年,掌舵郑州银行12年的前任董事长王天宇因违法发放贷款等问题被“双开”,暴露出该行内部治理的严重缺陷。2024年,六位高管密集离职,新任管理层尚未完全就位,战略连续性面临考验。

监管追问:分红诚意与资产处置的双重质疑

面对郑州银行的“变脸”,监管部门与投资者提出三大疑问:

分红是否可持续:2024年郑州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71%,非利息收入增长主要依赖资产处置收益,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盈利模式能否支撑未来分红?

资产处置是否合规:150亿元资产七折甩卖是否经过第三方评估?中原资产支付的50亿元信托受益权是否存在隐性担保?这些问题亟待监管部门核查。

资本补充计划:郑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逼近8.5%的监管红线,未来如何平衡分红与资本补充?是否会通过配股、增发等方式稀释中小股东权益

郑州银行的种种迹象背后,折射出中小银行在规模扩张与风险管控之间的艰难平衡。当“铁公鸡”被迫拔毛,当百亿资产在报表上“腾挪”,这场资本游戏的最终买单者,或许仍是那些期待价值投资的普通股东。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