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北交所上市委会议将审议沈阳宏远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远股份”)首发申请。
上会稿显示,宏远股份主要从事电磁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换位导线、纸包线、漆包线、漆包纸包线、组合导线等多种品类,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电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换流变压器和电抗器等大型输变电设备。
宏远股份曾于2022年6月29日递表创业板,在完成两轮问询之后,却在2023年1月16日选择了撤回申请。
“高新”资格存疑
经济导报财经研究院专家分析认为,该公司从撤回创业板IPO申请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司的研发费用达不到创业板的要求。不仅如此,该公司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也存在很大疑问。
招股书上会稿显示,2020年11月,宏远股份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联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3 年 12 月 20 日公司通过复审,再次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联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三年。
上会稿显示,2022年度至2024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66.4万元、1230.67万元、577.8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66%、0.84%、0.28%。
在各期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都占据了大部分金额,各期分别为53.83%、55.81%、84.74%。公司部分研发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
公司之前公布的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21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为405.44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0.41%。
根据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基本条件,最近一个年度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其研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3%。研发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可见,无论哪个年份,宏远股份公布的研发费用占比都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那么,在2021年度、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占比均小于1%的情况下,宏远股份是如何在2023年12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呢?另外,在2023年度、2024年度研发费用占比仍低于1%的情况下,公司是否面临下一次复审不被通过的风险呢?
不仅如此,截止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仅43人,占员工总数的5.62%,这也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北交所对此问题也感到不解,在首轮问询中要求宏远股份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逐项分析说明公司是否符合认定条件,说明各期列报的研发费用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报送的研发费用、申请所得税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合理性;量化分析如相关税收优惠被取消对公司盈利情况的影响,并视情况作重大事项提示或风险揭示。
家族企业特征明显
尽快研发费用占比不高,但报告期内,宏远股份公布的业绩还是不错的。2022至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3.11 亿元、14.61 亿元和 20.72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999.75万元、6446.57万元、1.02万元。
但需要投资者关注的财务指标有两个,一是公司的毛利率比较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21%、8.54%、7.97%,而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还是11.98%;二是公司的经营净现金流分别为-2.44亿元、-0.68亿元和0.29亿元
宏远股份是一家标准的家族控制企业。杨绪清、杨立山、杨丽娜父子(女)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78.80%股份,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另外,公司副总经理杨绪明为杨绪清之弟,财务总监熊伟才为杨绪清侄女杨立敏的配偶,副总经理Zheng Xi Zhuang(庄政曦)与董事杨丽娜为夫妻关系。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宏远股份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80.31%、76.54%、72.45%。而第一大客户特变电工及其关联公司,2022年至2024年销售占比分别为42.16%、46.83%、41.80%。
值得一提的是,宏远股份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何润,曾经在特变电工的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任职,历任质量检验部技术主管、工艺部技术主管。
北交所在问询函中就明确要求宏远股份说明大客户依赖是否影响经营独立性、是否存在隐性利益输送,并要求评估客户集中度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
业绩能否持续增长?
另外,经济导报财经研究院专家分析认为,除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存疑、家族控制显著等问题外,宏远股份可能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业绩增长的结构性隐忧。报告期宏远股份业绩快速增长,呈现显著波动。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高压、超高压换位导线产品,此类产品高度依赖国内电网投资周期。公司业绩增长与特高压工程集中核准的短期刺激密切相关,但国家电网“十四五”规划中特高压建设高峰已接近尾声,后续需求可能回落。
二是财务杠杆攀升与流动性压力。宏远股份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56.98%攀升至2024年末的59.72%。流动比率从2022年的1.68下降至2024年末的1.51,速动比率同期由1.31降至1.02,反映短期偿债能力边际恶化。这种高杠杆运营模式在行业景气周期尚可维持,但若遭遇下游回款延迟或市场需求收缩,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 1.27亿元、1.68亿元和2.5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73%、11.53%和 12.25%。结合其客户结构中大型国企占比高的特点,长账期问题可能持续占用营运资金。募集资金计划中约28%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侧面印证了当前资金链紧张的现实。
三是行业竞争与替代技术挑战。电磁线行业呈现“高端市场寡头竞争、中低端市场充分竞争”的格局。在特高压领域,宏远股份虽拥有单项冠军称号,但金杯电工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扁电磁线生产基地,2023年研发投入达2.1亿元,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平台用电磁线技术。相比之下,宏远股份产品仍以传统电力设备为主,新能源领域收入占比较少,在行业技术路线向高频化、轻量化转型的背景下存在掉队风险。
四是产能消化与募投项目合理性。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电磁线总产能预计突破200万吨,而需求增速将回落至6%-8%,阶段性产能过剩风险加剧。若募投项目未能如期打开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市场,可能造成固定资产闲置,进一步拖累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