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北交所官网披露新受理了两家企业的IPO申请,这是时隔27天后北交所再有IPO企业获受理,这也使得北交所2025年受理企业数量达到了7家。
对比来看,2025年3月北交所"上新"了4家企业,分别为华汇智能、双英集团、卓海科技、睿健医疗,而截止4月28日,4月份北交所仅受理了两家企业,新受理数量能否在4月底前有实质性突破还有待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新受理的这两家企业——江苏永大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大股份)和常州通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宝光电)分别来自于江苏省制造业重镇南通市和常州市。
更值得关注的看点是,永大股份是国泰海通完全合并后的首单,通宝光电是天职国际恢复执业以来第一单IPO申报项目,不过有点让人不解的是在受理当天北交所官网并未公布这两家公司招股书一直姗姗来迟至4月28日下午才公布。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压力容器制造、销售的企业,成立于2009 年 8 月 19 日的永大股份主要产品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等。
永大股份此次IPO,其欲通过此次北交所上市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6,520,000股募集约6.08亿资金投向"重型化工装备生产基地一期建设项目"等两大项目,其中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公开信息显示,永大股份实际控制人为李昌哲、顾秀红、李进,三人合计直接持股比例为 86.56%。
这其中,李进、李昌哲为父子关系,李进、顾秀红为夫妻关系。惹眼的是,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李进持股比例为7.74%,李昌哲持股比例为 61.62%,李昌哲有多名子女,通过签署遗嘱等形式对股权权属进行约定全部由李进继承,李进的母亲及其两个哥哥均不享有股份继承权。
在永大股份,李进出任董事长、总经理,李昌哲仅担任行政部副部长,顾秀红担任公司董事,李昌哲大儿子陈汉炎担任采购部部长,李昌哲二儿子李澜担任商务部经理, 陈汉炎之子李新星担任商务部经理。
由此,永大股份典型的家族企业治理特色绕不开的是关于公司治理是否健全的质疑。
事实上,永大股份从上市辅导到递表获受理,整体速度不可谓不快。
在2025年4月9日,永大股份就正式通过了江苏证监局辅导验收, 14天后的4月23日旋即向北交所报送了上市申报材料,四天后就收到了北交所对其上市申请受理通知书。
追溯来看,永大股份早在2024年7月17日就与海通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并在随后的7月24日获得了江苏证监局的备案。
经过了7个月有余的两期上市辅导,2025年3月12日,在海通证券的保驾护航之下,永大股份向江苏证监局递交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
28天后的2025年4月9日,永大股份收到了江苏证监局对其北交所上市下发的辅导工作验收工作完成函,直至此番4月27日顺利获得了受理。
如此速度的背后,是永大股份业绩显著优秀于其他拟IPO企业且大幅高于北交所上市申报门槛的客观现实。
早在2022年,永大股份就实现了高达6.96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12亿元的扣非净利润就令人刮目相看。
这一净利润水平,在目前已获得监管层受理的拟北交所上市企业中,也是极为少数的存在。
慧炬财经梳理发现,截止目前,北交所排队企业中1亿元至2亿元净利润区间的企业仅有22家。
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永大股份营收规模超过8亿,净利润又持续过亿,但市场占有率仅为0.33%位于六家同行第二低仅高于广厦环能的0.23%。
按照上述业绩表现,永大股份冲击主板也是绰绰有余,但其在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6.75%的背景下,选择屈尊北交所上市显然优势更大成功率更高再加上北交所具有审核速度较快整体时间节奏可控的明显优势,这也就不难理解永大股份为何选择北交所申报了。
扣非净利复合增长率现负增长
盈利能力能否持续引发关注
纵然净利润在北交所一众企业中属于佼佼者,但在经历了2023年的高光时刻后,永大股份盈利能力显著下滑陷入了增收不增利境地也是不争的事实。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永大股份实现营收7.12亿仅同比增长了2.39%,但对应扣非净利润却达到了1.29亿元同比增长了15.06%。
但在随后的2024年上半年中,永大股份无论是营收还是扣非净利润,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2024年上半年,永大股份营业收入仅实现2.3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了33.85%,当期扣非净利润直接腰斩至3255万元,暴跌了54.42%。
随着2024年全年财务数据的出炉,永大股份营业收入在突破了8亿元达到8.19亿元的同时,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6.75%达到1.07亿元。
这也使得其2022年至2024年的三年间营收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53%和-2.13%。
这就带来了一个重要问题,在经历了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后,永大股份盈利能力是否能持续?这恐怕也是监管层以及外界对永大股份此番上市最大的担忧之一。
而即便有了持续过亿的扣非净利润作为保障,永大股份上市融资的背后也还有让人不得不警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彼时的新三板问询中,永大股份就被要求说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走势及可持续性。
有着持续三年过亿的扣非净利润作为募资6.08亿元支撑,永大股份能否成为继开发科技后(首发募资10.17亿元)第二家成功上市的高募资企业还有待观察,要知道在2024年北交所23家首发上市企业中,募资额最高的海昇药业也仅3.98亿元。
事实上,外界对于大额融资的上市项目一直在呼吁监管层展开针对性现场检查,以便保障其业绩在真实前提下可持续性增长,最大限度防止带病上市,毕竟融资规模巨大的上市项目影响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对市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很大的。
此外,在2024年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永大股份在研发投入上也并不高。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至2024年间,永大股份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仅为2,228.33万元、2,439.99万元、2,566.13万元,复合增长率仅为7.31%。

虽然在这三年中,永大股份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超过了3%,但2024年仅为3%出头的3.13%刚好擦线,并且其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0%、3.43%、3.13%,低于可比公司上述期间研发费用率的4.08%、4.40%、5.00%。
而从过往案例来看,永大股份踩线满足北交所创新属性3%的最低标准会面临创新属性不足的质疑,毕竟,研发投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技术优势,也直接反映了其创新能力,永大股份研发费用率持续低于同行均值,不由得让人犹疑其技术创新的实力究竟如何。
辅导前8个月如东毅达急退出
遭拷问是否存在潜在利益输送
另外,在2023年11月,也就是永大股份开启上市辅导前8个月,如东融实毅达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下称:如东毅达)急匆匆退股格外引人关注。

时间回到2022年11月,彼时业绩大幅增长的永大股份开启了增资引进外部投资人入股,如东毅达、中皋投资、盛港投资、疌泉投资总计认购280万股股份,认购价格8.8元/股。
工商信息显示,如东毅达成立于2018年1月31日,其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南京毅达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
慧炬财经注意到,2018年,如东毅达在毅达资本股东高投集团与如东县政府实现战略合作的框架下成立,以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支持如东当地创新创业企业和重点项目招引落地为投资方向,对外投资了大艺科技、万香科技等16家企业。
对于如东毅达入股的原因,永大股份给出的解释是——如东毅达"看好公司业务发展前景",但从彼时如东毅达与李昌哲、顾秀红、李进签订了包含违约责任以及上市时间等对赌条款来看,如东毅达所看重的更多的是永大股份IPO。
蹊跷的是,一年后也就是2023年11月,如东毅达突然与实控人李昌哲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书》以12.5元/股的价格将其持有的80万股股份转让给李昌哲,股权转让价款总计1000万元。
针对于此,在新三板挂牌问询中,全国股转公司就要求说明如东毅达2023年11月股权转让的具体情况及原因,股份转让定价依据及公允性,是否存在潜在利益输送。
彼时,永大股份给出的解释是"基于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表现等问题的考量"。
那么,"基于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表现等问题的考量"是什么,永大股份显然语焉不详。
事实是,以2022年11月如东毅达以704万元认购永大股份新发行的80万股股份来看,彼时市盈率为10.73倍,到了2023年11月,如东毅达以12.5元/股的价格将其持有的所有公司股份转让给李昌哲,市盈率为13.59倍,股权转让金额总计1,000万元。
也就是说,仅一年时间,如东毅达此次投资净赚了296万,收益率42%,但与上市收益比起来,其收益率还是不足的。
以永大股份此次IPO欲发行不超过4,652.00万股以募集6.08亿元的上市计划计算,如果上市成功并顶格发行,其发行价格约在13.07元/股,如东毅达退出前共持有永大股份80万股,对应持股账面价值1045.58万元,是其投资成本704万元的1.5倍。
从数据来看,如东毅达退出的1000万元接近于成功上市后的账面价值1045.58万元,但这其中并未考虑北交所新股的涨幅,要知道北交所2024年全年23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超217%。
如东毅达仅仅是因为基于基金投资收益率表现就退出,这个解释显然不够充分,而结合毅达资本2023年受刘逖事情影响,导致其参与的多个IPO项目受阻,这或是如东毅达退出的原因之一。
6.08亿融资背后分红补流两不误
递表前公告利用闲置资金买理财
此番递表北交所,在外部股东对赌上市的时限倒逼下,永大股份上市之旅不得不焦急,但实际上其似乎并不缺钱。

慧炬财经注意到,在2025年3月10日,永大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议案》,公司主要投资于银行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以及法律法规允许投资的其他低风险投资品种。最高额度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含1.5亿元人民币),在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即在授权期限内任何时点持有未到期产品总额不超过1.5亿元(含1.5亿元)人民币。
永大股份称通过适当的低风险理财产品投资,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为股东谋取更好的投资回报。
"公司本次运用部分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理财投资是在确保公司日常运营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的,不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正常发展。",永大股份在上述公告中表示。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永大股份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3,239.49万元、0.00万元、1,914.54万元,主要为理财产品。
一边有数千万闲置资金用来买理财产品,另一边永大股份却又在计划通过此次北交所上市为其补充流动资金。
据永大股份此次招股书显示,其欲通过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4,652.00万股新股以募集6.08亿元投向重型化工装备生产基地一期建设项目,该生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5.58亿元,剩余的5000万元则被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更值得注意的是,永大股份还因一边持续现金分红,另一边又募资补流,此番北交所上市融资的合理性也是受到外界质疑。
永大股份自己也承认,在2021年至2024年中,其总计进行了3次现金分红分别为1.5亿元、2,625.79万元、0万元、2,679.55万元,共计分红金额2.03亿,远超此次补流的5000万元。
事实上,永大股份并不十分缺钱。截至2024年底,永大股份账上尚有8,166.04万元货币资金,既无短期借款也无长期借款,还有2.64亿元的应收账款,如果能切实做好回款,其资金面将更加充裕,同时其资产负债率(合并)2024年也下降至48.87%,其IPO补流的必要性存疑。
犹记得,2024年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的记者会上,刚刚履新的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上任后首次公开露面,并公开表示"证监会要严把入口,企业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注册审核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
携着过亿扣非净利润闯关,6.08亿高额融资背后分红补流两不误的永大股份最终能否成功发行上市,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