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未名医药核心子公司停产冲击营收 多重风险叠加或触发ST警报

未名医药(002581.SZ)4月24日公告显示,其控股子公司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天津未名”)因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被天津市药监局暂停生产、销售,整改验收通过后方可恢复运营。天津未名2024年贡献营收2.17亿元,占母公司总营收的60.09%,其停产直接导致未名医药主营业务陷入瘫痪。根据深交所规定,若三个月内未复产,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停产溯源:质量问题引发监管“红牌”,核心产品遭多省封杀

此次停产源于天津市药监局的GMP符合性检查,但问题早有端倪。2024年3月,天津未名生产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批号JB240619)因“生物学活性不符规定”被上海、浙江、内蒙古、西藏等多地暂停采购,公司被迫召回问题产品。作为国内首个干扰素喷雾剂,其曾在2024年以33.58元/瓶中标29省集采,但质量问题导致集采履约风险陡增,可能触发违约赔偿及市场准入黑名单。

财务恶化:连续三年亏损,现金流持续承压

日前,未名医药披露了2024年财报。据未名医药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3.60亿元,同比下滑16.14%;归母净利润亏损1.37亿元,虽较2023年3.32亿元亏损收窄,但已连续三年录得净亏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54.71万元,尽管同比改善82.07%,仍未能转正;研发费用同比锐减57.57%,凸显创新投入乏力。低资产负债率(7.91%)背后,是核心资产造血能力断裂的隐忧——天津未名2024年净利润-1400.37万元,拖累合并报表。

三重风险迫近:ST警报、集采违约与行业高压

ST倒计时:若天津未名未能三个月内复产,公司将触发ST条款,融资与经营困境加剧;

集采多米诺效应:质量问题或导致29省集采协议违约,面临赔偿及市场禁入风险,北方市场或全面失守;

监管高压升级:第十一批集采新政强调“质量优先”,未名医药或成首个警示案例,行业洗牌压力骤增。

自救前景存疑:历史顽疾制约整改成效

公司虽成立专项整改小组并启动召回,但历史问题频发削弱市场信任:

研发投入低迷,2024年研发费用仅2537万元,同比腰斩,滴眼液三期临床推进缓慢;

子公司厦门未名依赖的鼠神经生长因子产品面临集采冲击,第二增长曲线尚未成型。

未名医药正经历借壳上市十年来的最大危机。核心产品停摆、财务恶化与监管围剿形成“死亡三角”,若整改未能短期内重建质量体系,ST或仅是风险链的第一环。投资者关注焦点转向4月29日一季报,或为判断公司存续价值提供关键线索。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