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本溪银行遭大股东彻底退出:连年亏损 曾被曝出8348万窝案

入股10年之后,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本钢集团)挂牌转让本溪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本溪银行)约1.08亿股股份,而且是清仓式退出。

本溪银行更名前为本溪市商业银行,是在原本溪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改制设立而来,2018年12月11日正式更名为本溪银行,该行下设14个管辖行,42个下属行,发起设立了两家村镇银行,分别为本溪禾丰村镇银行、本溪同盛村镇银行。

本钢集团成立于2010年11月,第一大股东是持股51%的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背后实控人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3年本钢集团入股该行,如今“蜜恋”10年选择“分手”,走得如此坚决究竟是什么原因?

又现“清仓式”卖出银行股权

上海联交所12月11日披露信息显示,此次本钢集团拟清仓所持有的9.99%股份,对应账面价值1.45亿元,转让底价约为1.23亿元。

从股权结构看,本溪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本溪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7.9%;其次是持股11.88%的盛京银行;而本钢集团、大连港集团、辽宁辽鞍工程机械这三家公司并列本溪银行第三大股东位置,持股比例均为9.99%。

天天财经翻阅本溪银行官网,其公布的最近的年报还是在2020年。当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下降16.29%;实现净利润433万元,同比下降94.32%;增速分别为-16.29%、-94.32%,净资产收益率为0.23%。截至2020年末,本溪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4.33%,同比下降3.98%,不良贷款率8.26%,较2019年末上升3.43%,拨备覆盖率37.57%,同比下降17.53%。

虽然2020年的经营情况下滑严重,但至少还有盈利,近两年的业绩则亏损严重。

这次本钢集团的转让信息里,同步披露了本溪银行2022年和今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2022年全年,本溪银行营业收入为4111.02万元,净利润为-4.01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该行营业收入为-1256.63万元,净利润为-3.61亿元;资产总计542.86亿元,负债总计532.76亿元,所有者权益10.10亿元。

从这些数据看,本溪银行几乎要资不抵债。

这家银行虽偏居一隅,但一直期望做大做强,当年更名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特色化经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为本公司实现跨区域经营、加快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但本溪银行的窘境在2018年就初见端倪。

其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20.43%;但净利润仅为0.31亿元,同比暴降72.77%。在资产质量方面也是不良双升:不良贷款总额14.1亿元,暴增450.78%;不良贷款率7.42%,增长5.6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仅为44.26%,同比减少109.31个百分点,不但远低于的120%-150%的监管要求,而且已经对该行不良贷款无法有效覆盖。

2019年7月26日,中国货币网披露的联合资信评估公司对本溪银行开具的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末,该行不良率达到7.09%,较2018年末的7.42%下降0.3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上升0.87个百分点至45.13%,不过仍远远低于监管要求120%的红线。

评级报告同时显示,本溪银行对客户贷款限额的管理较为粗放,贷款客户集中度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18年末,本溪银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集中度为60.22%,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为191.94%,面临很高的贷款客户集中风险。

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受区域经济下行以及监管要求银行充分暴露不良贷款等政策因素影响下,本溪银行当年末不良贷款规模和占比大幅上升,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及制造业。截至2019年3月末,该行不良率贷款余额13.97亿元,逾期贷款余额14.62亿元,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余额比例为100.00%,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盈利暴跌及资产质量恶化,给了渴望“走出去”的本溪银行一记暴击。

金条、美金来者不拒

前员工违规放贷超8000万

本溪银行今年还发生了一起窝案。

4月5日,裁判文书网公布一则刑事裁定书,时任本溪银行业务营销部总经理的白某因受贿136.09万元、违法放贷8348万元,被辽宁省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半,二审维持原判。

判决书显示,2019年-2021年白某利用职务便利,先后为九家企业提供快速办理贷款、转贷、承兑汇票续作、提前支取存单利息、办理利率更低的“支小再”贷款的服务,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136.092万元,其中包括100克金条1根,面值1000元的购物卡50张,另外还有5万美金和葡萄酒等。判决书还显示,白某受时任本溪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某(另案处理)的指使,三次违规发放贷款共计8348万元。

2021年6月,本溪银行业务营销部原工作人员付某被查,自此撕开了该行内部金融反腐的口子。2022年1月,本溪银行原明山支行行长张某被查;两个月后,在一起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中,本溪银行原党委委员、行长宋某镭赫然在列;两天后,由本溪银行原董事长升任为本溪市政府副秘书长的马某被查;同年5月,该行平山支行行长李某、不良资产清收部门科员郗某某等均被查。

领导干部带头贪腐外,本溪银行前员工李某还曾侵害客户个人信息,在2019年9月19日-2020年12月,伪造多人在本溪银行办理业务的事实,查询公民个人征信报告,并将查询后的征信报告以每份300元至35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共计出售915份,非法获利23.23万元。

除了本溪银行的经营情况糟糕,本钢集团清仓退出的另一个原因,或是响应有关部门呼吁聚焦主业、退出低效无效参股股权等。

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严控非主业投资”,并提出“除战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参股股权外,国有企业应当退出5年以上未分红、长期亏损、非持续经营的低效无效参股股权,退出与国有企业职责定位严重不符且不具备竞争优势、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的参股投资”。

就在本月初,本钢集团还挂牌转让了中天证券股权,同样也是清仓式转让。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