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嘉立创IPO被中止背后 内控漏洞与诉讼雷区如何引爆市场质疑

 PCB巨头嘉立创IPO突遭中止,6.7亿分红后狂募42亿,内控漏洞频发、诉讼隐患暗藏,这家企业的资本之路为何充满荆棘?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近期,深圳嘉立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嘉立创”)因 IPO 申请文件中财务资料过期,审核状态被更新为 “中止”,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主营印制电路板(PCB)和电子元器件的一站式服务商,嘉立创此次 IPO 背后隐藏着诸多疑点和风险,令人不禁想问:这家企业到底怎么了?

图片来源:深交所官网

亮眼业绩下的增长隐忧

据招股书中披露,嘉立创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凭借 “一站式” 数字化服务模式在电子产业中崭露头角。其依托自主研发的线上平台,整合 PCB 制造、电子元器件分销、电子装联(PCBA)等业务,满足客户 “小批量、多样化、短交期” 的长尾需求,一度成为业内具有变革意义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嘉立创的竞争优势高度依赖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能力,一旦技术升级迭代跟不上业务发展需求,未来业务发展将受到不利影响。而且,传统企业正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嘉立创独特的长尾小批量服务模式随时可能被模仿和追赶。

从业绩数据来看,嘉立创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59.5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7.48亿元,净利润虽在2022年有所下降,但在2023年又回升至7.38亿元。尽管整体呈增长趋势,但过度依赖小批量市场的业务结构,使得其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PCB板块作为最大收入来源,小批量PCB收入占比逐年提升,而中大批量PCB收入占比不断下降;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收入占比也在2023年出现下滑。若元器件业务持续衰退,PCB业务又局限于小批量领域,嘉立创业务重心单一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图片来源:嘉立创招股书(申报稿)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隐忧

嘉立创的股权结构十分特殊,不存在单一控股股东,由丁会、袁江涛、丁会响三位创始人共同掌握公司约 87.49% 的股份。这种 “三巨头” 共治的架构并不常见,引发了投资者对实际控制权稳定性的担忧。

监管部门在问询中要求嘉立创说明无控股股东形成的背景及合理性,以及主要股东是否存在争夺控制权的情形。公司回复称,股东之间依靠一致行动和内部协商进行治理,不存在特殊利益安排和控制权纷争,目前控制权较为稳固。但不可忽视的是,多人共治模式存在潜在风险,若未来三位实控人意见不合,或其中一方引入外部势力增加持股,公司控制权可能发生变动。


图片来源:嘉立创回复深交所的审核问询函文件

募资42亿元前分红6.7亿元被疑借道“套现”

嘉立创此次 IPO 计划募资 42 亿元用于五大项目扩产,这一巨额募资引发了市场的强烈质疑。一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2021 年和 2022 年)合计实施了 6.7 亿元的大额现金分红,三位实控人按持股比例分得约 5.86 亿元。如此巨额分红后又来资本市场募资,让人不禁怀疑其融资动机是否是将上市融资作为股东套现的渠道。


图片来源:嘉立创招股书(申报稿)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方面,该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并未饱和。2021-2023年,PCB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0.99%、75.70%、76.57%;PCBA产能利用率在2021-2022年仅为69.48%、73.52%(2023年上半年升至82.81%);CNC机械加工产能利用率65.96%、87.05%、86.01%;3D打印产能利用率78.49%、86.45%、93.06%。除3D打印接近饱和外,多数业务产线仍有20%以上富余产能,此时投入巨资扩产,其必要性令人存疑。


图片来源:嘉立创招股书(申报稿)

公司虽测算 2024 - 2026 年预计资金缺口约 18.68 亿元,但这远低于 42 亿元的募资额,难以打消市场对其募资合理性的质疑。而且,募投项目本身也存在风险,如高多层 PCB 产线建设面临高端市场技术壁垒高、竞争激烈等问题,新建产线能否顺利投产并盈利尚未可知。

并购后遗症与内控漏洞

在扩张过程中,嘉立创通过并购整合业务,但也承接了部分子公司的历史包袱。其中,全资子公司金悦通电子(翁源)有限公司的债务诉讼和担保问题成为 IPO 阶段的一大风险隐患。

金悦通因债务纠纷被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标的达 2639.62 万元。嘉立创作为 100% 股东,被列为连带清偿责任人。追溯源头,发现问题出在并购之初的尽职调查。嘉立创收购金悦通时,中介机构的尽调审计报告遗漏了巨额连带担保债务,公司过度信赖中介结果,未能及时发现隐患。这一事件导致嘉立创连续计提巨额减值,2022 年对金悦通形成的核心商誉 2.45 亿元全额计提减值,对当年利润造成重大拖累。

此外,嘉立创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诸多漏洞。报告期内,三位实控人及其控制企业存在代替公司收取款项的情况,如袁江涛代收废料变卖款等合计 1353.76 万元,丁会、丁会响兄弟控制的香港中信华集团账户代收 PCB 境外销售货款 8820.12 万元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财务透明度,还可能为利益输送提供便利。同时,公司还存在向关联方提供借款的情形,违反了上市公司规范要求。虽然公司已进行整改,但这些问题仍值得投资者警惕。

嘉立创此次 IPO 中止,暴露出其在业务模式、股权结构、财务状况、合规治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风险。作为电子产业链数字化服务的先行者,嘉立创未来能否驾驭和化解这些风险,顺利推进 IPO 进程,重新赢得市场信任,我们将持续关注。

 嘉立创的IPO之路暂时按下“暂停键”,这些风险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能否在后续发展中披荆斩棘,成功化解危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一起持续关注这家企业的命运走向。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