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定期报告难产”触碰监管红线的天茂集团(000627.SZ),正面临上市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这家拥有保险牌照的跨界投资集团未能在4月30日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触发深交所强制停牌机制,并在5月6日遭证监会立案。
根据监管规则,若天茂集团在两个月内仍无法交出合格年报,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四个月内仍无进展,则可能面临终止上市的结局。
2023年,天茂集团已亏损6.52亿元,2024年业绩预告继续预亏5亿至7.5亿元。而天茂集团超九成的营收依赖于子公司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华人寿”),2024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赔付支出同比激增1619.92%至218.22亿元,流动性承压迹象明显。
1
年报“爽约”遭监管立案,
停牌之际斥资近1亿回购股份
在年报披露季的尾声,天茂集团4月29日发布一则公告,其因“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无法在2025年4月29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也可能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上述定期报告。
公告当日,天茂集团以跌停价开盘。截至4月29日收盘,天茂集团被150万手卖单封于跌停,收于3.04元。
年报“爽约”的风波持续发酵,由于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天茂集团股票5月6日起停牌,与此同时,天茂集团被监管立案。截至5月6日停牌,天茂集团股价2.74元/股,总市值135.3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停牌之际,天茂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364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4%,成交总金额近1亿元。
此次回购注销完成后,天茂集团总股本将由49.41亿股缩减至49.04亿股,降幅0.75%;无限售流通股占比从92.14%降至92.09%,限售股比例则从7.86%升至7.91%。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无法按时披露年报是重大的信息披露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情绪、造成信心动摇和股价波动,所以进行一定回购有助于稳定市场。”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则表示,“从优化资本结构角度看,合理调整股权与债权比例,可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增强公司财务稳定性。在资金状况允许时,回购股份是优化资本结构的有效手段,为公司未来发展筑牢根基,不过也可能对公司资金流动性造成压力。”
而此前,在天茂集团股价持续低迷之际,实控人刘益谦于2024年6月3日就曾提议公司回购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为5000万元-1亿元,将用于减少注册资本。
彼时天茂集团公告显示,回购计划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为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
但资本市场似乎并未买账,回购计划公告后,2024年6月6日,天茂集团股价跌破2元/股;截至2024年6月11日,天茂集团收报1.92元/股,较2024年1月26日股价高点3.08元/股,已跌去约38%,创下2009年4月30日以来新低。
市场担忧的背后,是天茂集团持续恶化的基本面,2023年,天茂集团出现近十年首次亏损。数据显示,2023年亏损6.52亿元,同比下降337.82%。天茂集团还因业绩亏损而取消了2023年的分红。
2024年业绩预告则显示,天茂集团继续亏损,预计营收400亿元-430亿元,同比下滑13.48%-19.52%;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5亿元-7.5亿元。天茂集团称,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子公司国华人寿,2024年,利率市场环境持续走低,国华人寿受国债收益率下行影响,增加计提准备金,造成亏损。
图源:天茂集团公告
2
国华人寿前三季度亏损6.47亿元 ,
赔付支出同比增长16倍
2007年,天茂集团主导设立了国华人寿,2015年时又对其进行了增资,持股比例增至51%。至此,天茂集团成为国华人寿的控股股东。
回顾以往业绩,2014年-2019年,国华人寿净利润分别为14.26亿元、16.48亿元、16.53亿元、27.33亿元、20.55亿元、22.16亿元。
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国华人寿净利润降至11.1亿元;2021年、2022年国华人寿净利润持续下滑,分别为8.49亿元、4.84亿元。直到2023年,国华人寿净亏损11.55亿元,同比下降338.6%。
图源:国华人寿2023年年报
对于2023年亏损的原因,国华人寿在年报中归咎于“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导致增加计提准备金,以及“当年投资收益减少”。
国华人寿2023年报显示,其归入贷款及应收账款的信托计划、其他债权投资为802.84亿元,其中信托计划占据了485.84亿元。
2023年,国华人寿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为75.66亿元,同比下降了24.3%;全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19亿元的成绩,较2022年的-22.42亿元已有所回升。
到2024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合并总资产2784.66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22.7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84.78%。
业绩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营收334.31亿元,同比下滑19.13%;亏损6.47亿元,较2023年同期亏损2.97亿元进一步扩大。
从财报数据来看,导致亏损的因素之一,是国华人寿激增的赔付支出。
2024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退保金虽同比减少73.78%至49.94亿元,但受产品到期,满期给付增加的影响,赔付支出同比增长1619.92%至218.22亿元。
支培元表示,“面对退保金占比高和赔付支出大增的状况,国华人寿需多管齐下。如在降低退保压力方面优化产品设计、加强销售人员培训;在优化理赔管理上简化流程、加强风险管控等。”
根据天茂集团发布的公告,2024年全年,国华人寿未经审计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46.39亿元,同比缩水超13%;2025年一季度为115.93亿元,同比下降近24%。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拖累国华人寿业绩的投资收益,表现已有所改善,2024年前三季度为50.62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52.49亿元变化不大。
图源:国华人寿三季度报
国华人寿方面此前表示,在投资规划方面,公司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配置结构,增强投资收益。 面对低利率环境,公司将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通过资产端和负债端的高效互动,提升三差。坚持保险投资谨慎原则,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加强资产负债匹配。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国华人寿持有11家上市公司股票,而其中7家的股价近两个月都处于下跌状态,其中裕同科技(002831.SZ)、ST龙宇(603003.SH)跌幅超过20%。
2025年一季度,国华人寿为减持了两只股票,具体为减持颀中科技(688352.SH)125.09万股,减持五洲特纸(605007.SH )196.46万股。
图源:Wind数据
3
刘益谦如何续写“造富”故事?
不论是天茂集团,还是国华人寿,背后的灵魂人物都是刘益谦。2014年,刘益谦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8亿港元的天价拍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时间名声大噪。
而这位资本大佬真正的发迹还要往前追溯。2004年,新理益集团收购了天茂集团的前身百科药业20%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刘益谦首次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扩张金融版图,刘益谦在2015年斥资100亿元受让长江证券原第一大股东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14.72%股权,成为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2020年7月,新理益集团又增持5563.28万股长江证券股份,增持比例1.01%,耗资保守估计近4亿元。
而时至今日,刘益谦控股的“新理益系”在长江证券的话语权已被削弱,当初上百亿的投入也已浮亏过半。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2015年间,刘益谦还曾参与包括东方电气、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浦发银行、首开股份、京东方A、五矿稀土、天齐锂业等20余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涉及总资金约160亿元。
然而,一度”买买买“的刘益谦,自2023年开始高调拍卖套现,甚至割爱古画藏品。
2023年8月31日,在香港苏富比2023年秋拍呈现 “龙途:刘益谦与王薇伉俪收藏精选”专场,有《宝丽特·茹丹肖像》《狮子的图像》《裸女与猫》等39件世界级收藏品以7.45亿至10.46亿港元的估价上拍,10月5日,这起拍卖实际总成交额5.44亿港元。
2023年11月,在北京的一个拍卖场内,刘益谦与妻子王薇拿出珍藏的古代书画《春日山水》参与竞拍。经过激烈竞价,这幅画总落槌价8220万元,总成交价9453万元。
与此同时,刘益谦在资本市场也有减持动作。
2018年,刘益谦以个人投资者身份,向云从科技(688327.SH )投资5000万元,并在2019年继续追投5000万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时,刘益谦还持有该公司2427.84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28%。
到2023年6月末,刘益谦持有云从科技股份缩减为1024.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9%,此后刘益谦未再出现于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悄然减持过半股份,按2023年5月16日的股价低点8.01元/股计算,刘益谦至少套现1亿元。
不过,刘益谦也有新布局。2020年11月,宸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宸嘉发展”)在香港成立,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宸嘉发展背后“金主”为刘益谦。
宸嘉发展以不动产投资开发为主业,支撑业务包括全过程代建管理、商业运营及物业管理等,截至2022年10月,公司在售值超千亿。
值得一提的是,同在刘益谦旗下,国华人寿与宸嘉发展关系紧密。2017年,国华人寿联手中国金茂以41.24亿元买下上海北外滩地块,2020年,国华人寿又以11.91亿元全盘接手了金茂持有的项目股份,历时五年项目终于落成启用。这也是宸嘉发展的第一个商办代建项目。
此外,2023年,天茂集团斥资1.52亿元购买子公司国华人寿持有的华瑞保险60%股权,购买完成后,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据了解,华瑞保险销售拥有共计30余家省级分公司牌照,是国内分支机构最多的全国性保险中介公司之一,也是行业首家保险、基金同步销售的中介平台。
2024年上半年,华瑞保险销售实现总规模保费7.2亿元,同比增长6.91%,其中新单规模保费2.95亿元,同比下降27.78%,续期规模保费4.25亿元,同比增长60.26%。此外,基金销售业务方面,华瑞保险销售累计接入资管机构 70 家,产品约5000只,覆盖进入保险行业前列。
针对天茂集团现状,沈萌指出,在当前不确定性下,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去杠杆,另一方面要聚焦核心主业经营,包括出售非核心资产。